百词典

《送裴图南》

时间: 2025-05-04 10:12:48

诗句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2:48

送裴图南

原文展示:

黄河渡头归问津,
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
犹看陌上别行人。


白话文翻译:

在黄河渡口归来时,询问渡口是否能让我过河。离家几天,茱萸花已经开了新芽。人们总说闺中女子如同破镜飞散,然而我仍然能看到陌生人走过。


注释:

  • 黄河渡头:指黄河的渡口,象征着离别和归来。
  • 问津:询问渡口,意指寻找归途。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端午节佩戴,象征着思念和美好。
  • 漫道:随便说,表示对某种说法的不以为然。
  • 闺中:指女子的居所,暗指家中女性的生活状态。
  • 飞破镜:比喻离散或破裂的家庭关系。

典故解析:

  • 茱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茱萸常与思念和防邪的寓意相关,尤其是在节日中作为象征。
  • 破镜:出自《红楼梦》,象征夫妻或恋人之间的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白,号靖庐,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而闻名。他的诗歌多表现豪放、激昂的情感,尤其擅长描写战斗和离别的主题。

创作背景:
《送裴图南》作于王昌龄的朋友裴图南即将离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离别的普遍情感。


诗歌鉴赏:

《送裴图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黄河渡头归问津”开篇即以渡口作为背景,隐喻离别与重聚的场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历史与情感,诗人通过此处隐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离家几日茱萸新”,茱萸的盛开象征着时间的推移,也暗示着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茱萸的使用,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与对友人的祝福。

“漫道闺中飞破镜”则引入了对闺中女子的思考,虽然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但同时也揭示了对人际关系脆弱的感慨。最后一句“犹看陌上别行人”,通过看陌生人更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无常,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刻,运用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交织,体现了王昌龄高超的艺术才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河渡头归问津:诗人回到渡口,询问渡口的情况,表现出对归途的渴望与期待。
    • 离家几日茱萸新:离家已几日,茱萸花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 漫道闺中飞破镜:流言飞语,虽说女子在闺中孤独,但映射的却是对爱情的隐忧。
    • 犹看陌上别行人:即便如此,诗人依旧能看到外面的行人,反映出人际关系的疏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飞破镜”比喻离散的家庭关系,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意象:茱萸、黄河等意象,富有文化内涵,生动地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茱萸:象征思念与美好,常与节日相联系。
  • 黄河:寓意故乡与归属,承载着历史和人情。
  • 陌上行人: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茱萸”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思念
    • C. 友谊
  2. “黄河渡头”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战争
    • B. 归属与离别
    • C. 自由
  3.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 A. 绝望
    • B. 伤感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送裴图南》和李白的《送友人》都涉及送别的主题,但王昌龄的作品更突出了友情的深厚与细腻情感,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豪放的壮丽景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论文和研究书籍关于王昌龄的作品分析与研究。

相关查询

和应资深九日游康乐园二首 和子厚弟九日登魏文振亭园七首 溯流入栅江 长相思 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 其二 送徐季公运干罢任 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 减字木兰花 晚晴 秋兴八首追和杜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破茬 习与性成 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制锦操刀 留中不下 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对属 诞辞 龙骧虎视 糹字旁的字 杂学旁收 鸣球 瞽言蒭议 大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