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0:23
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
文伯怀明识,英规世所推。
济时陈策画,急用备论思。
隘郭爰增广,烦音亦改为。
温恭非不济,感遇志如兹。
全诗翻译:
文伯(周文王)具有明智的见识,英明的规矩被世人所推崇。
在关键时刻,他提出了切合时机的策略和规划,急需的事情需要认真思考和讨论。
在狭隘的城郭中增广见识,烦扰的音声也渐渐改变了。
温和恭敬并非没有益处,感慨遇见的志向就是这样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文伯”,即指周文王,他在历史上以智慧著称,因而诗人借用其形象来表达对时势的应对和对策的思考。
作者介绍:
夏竦(公元1030年-1108年),字子纯,号瑞溪,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学识渊博、诗文俱佳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进行抒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夏竦在阅读五代历史《周史》后的感悟与反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智慧的钦佩,以及对当前时局的思考与应对的态度。
本诗通过对周文王的怀念与赞美,反映出作者对智慧和策略的追求。开头两句直接点名周文王,表现出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被推崇的地位,随后转向对时政的思考,强调决策的及时性与深思熟虑。诗中提到“隘郭”,象征着见识的局限,似乎在暗示作者对当今局势的无奈与思考。最后几句则引出“温恭”的重要性,表明在各种局势下,保持温和与恭敬的态度也是一种智慧。整首诗情感饱满,结构严谨,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既有对古人的钦佩,也有对当下的深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历史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多变的时局中,如何保持温和的态度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反思和个人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文伯"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周文王
C. 刘备
诗中提到的“隘郭”象征什么?
A. 广阔的视野
B. 狭隘的见识
C. 安全的环境
“温恭非不济”一句表明了什么态度?
A. 冷漠对待他人
B. 温和与恭敬的重要性
C. 绝对的强硬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奉和御製读五代周史》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