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山居》

时间: 2025-05-07 06:20:21

诗句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0:21

原文展示:

春山居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来到这里,任性而行,只与白云为伴。 深山里花儿已经开尽,晚睡的人无法知晓。 水流在山影幽暗的地方,风起时月光分外明亮。 望着南峰似乎很近,每年都懒得再移动。

注释:

  • 任性:随意而行,不受拘束。
  • 白云期:与白云为伴,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 迟眠:晚睡。
  • 山暗处:山影幽暗的地方。
  • 月明时:月光分外明亮的时刻。
  • 南峰:指南面的山峰。
  • 懒更移:懒得再移动,指不愿离开此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多写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春山居》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春山居》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描绘了诗人独居山林的宁静生活。诗中,“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则进一步以花开和迟眠为喻,展现了山林的幽静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后两句“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诗人独自来到山林,任性而行,只与白云为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深山里花儿已经开尽,晚睡的人无法知晓,展现了山林的幽静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
  3.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水流在山影幽暗的地方,风起时月光分外明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4.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望着南峰似乎很近,每年都懒得再移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拟人:“白云期”将白云拟人化,视为伴侣。
  • 对仗:“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中“水流”与“风起”,“山暗处”与“月明时”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和隐逸生活。
  • 花开尽:象征山林的幽静和季节的变迁。
  • 水流山暗处:象征山林的幽深和宁静。
  • 风起月明时:象征自然美景的变幻和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云期”指的是什么? A. 与白云为伴 B. 期待白云 C. 白云的期待 答案:A

  2. “深处花开尽”表达了什么? A. 山林的幽静 B. 花儿的美丽 C. 季节的变迁 答案:C

  3. “望见南峰近”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远方的向往 B.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C.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于鹄《春山居》:两者都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过竹村 早饭庵中次张以道韵 山堂 鸥渚亭次韵茂洪西湖三诗 其三 玉照东西两轩有红梅及千叶缃梅未经题咏倒用前韵各赋五首 其一 暂往吴兴出城 题郭水坚画美人二首 桂隐纪咏·沙际亭 晓边 次韵酬杨伯子兼呈诚斋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儿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来日正长 岸然道貌 戈字旁的字 烽燹 潜溃 制除 百花生日 逊朝 包含驹的词语有哪些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匿迹隐形 户字头的字 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平平静静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