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6:09
原文展示: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三首 其三 曾棨 〔明代〕 重宣恩诏向穷边,蕃落依稀似昔年。 酋长拜迎张绣幌,羌姬歌舞散金钱。 葡萄夜醉氍毹月,騕袅晨嘶苜蓿烟。 百宝嵌刀珠饰靶,部人知是汉张骞。
白话文翻译: 再次向边远的西域宣读恩诏,那里的部落景象仿佛与往年无异。 酋长恭敬地迎接,展开华丽的帷幕,羌族女子载歌载舞,抛洒金钱。 夜晚,葡萄美酒在月光下醉人,清晨,骏马在苜蓿的烟雾中嘶鸣。 宝刀上镶嵌着各种宝石,刀柄装饰着珍珠,部落的居民知道这是汉朝的张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其诗风清新,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七言律诗。此诗是曾棨为送别陈郎中再次出使西域而作,表达了对陈郎中的敬意和对西域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陈郎中再次被派遣出使西域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西域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陈郎中的敬意和对西域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域风情的描绘,展现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交流。诗中“酋长拜迎张绣幌,羌姬歌舞散金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西域部落的欢迎场面,体现了汉朝使者的威望和西域人民的热情。而“葡萄夜醉氍毹月,騕袅晨嘶苜蓿烟”则通过对夜晚和清晨的描绘,展现了西域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的宁静。最后一句“部人知是汉张骞”,以张骞为象征,强调了汉朝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和友好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域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汉朝与西域的友好交流和历史渊源,表达了对陈郎中的敬意和对西域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汉朝的富强和文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酋长拜迎张绣幌”中的“张绣幌”是什么意思? A. 展开华丽的帷幕 B. 张开绣花的帐篷 C. 张贴绣花的旗帜 D. 张开绣花的屏风 答案:A
诗中“部人知是汉张骞”中的“张骞”是谁? A. 汉朝的皇帝 B. 汉朝的将军 C. 汉朝的外交家 D. 汉朝的诗人 答案:C
诗中“葡萄夜醉氍毹月”中的“氍毹”是什么意思? A. 一种毛织的地毯 B. 一种毛织的帐篷 C. 一种毛织的衣物 D. 一种毛织的帽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