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2:30:41

诗句

曾驱宛马入神京,拜命重为万里行。

河陇壶浆还出候,伊西部落总知名。

天连白草寒沙远,路绕黄云古迹平。

却忆汉家劳战伐,道傍空筑受降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41

原文展示: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三首 其一 曾棨 〔明代〕 曾驱宛马入神京,拜命重为万里行。 河陇壶浆还出候,伊西部落总知名。 天连白草寒沙远,路绕黄云古迹平。 却忆汉家劳战伐,道傍空筑受降城。

白话文翻译:

曾经率领宛马进入神圣的京城,如今再次受命远行万里。 河陇地区的百姓带着酒浆出来迎接,伊西各部落都闻名遐迩。 天空与白草相连,寒冷的沙漠遥远,道路蜿蜒穿过黄云,古老的遗迹平坦。 不禁回忆起汉家的征战劳苦,路旁空留着曾经筑起的受降城。

注释:

字词注释:

  • 宛马:古代西域的名马。
  • 神京:指京城,即明朝的首都北京。
  • 河陇:指黄河流域的陇右地区。
  • 壶浆:指酒浆,古代迎接贵宾时常用酒浆表示欢迎。
  • 伊西:指西域的伊州和西州。
  • 白草:指沙漠中的枯草。
  • 黄云:指沙漠中的风沙。
  • 受降城:古代为接受敌军投降而建的城池。

典故解析:

  • 受降城:典出《汉书·匈奴传》,汉武帝时期,为了接受匈奴的投降,曾在边境筑城,称为受降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怀之作。此诗是曾棨为送别陈郎中再次出使西域而作。

创作背景: 明代为了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常有使者出使西域。陈郎中再次出使,曾棨以此诗表达对其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西域的重视和汉家对边疆的征战历史。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陈郎中再次出使西域的描述,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历史的厚重。首联回顾了陈郎中曾经的功绩,颔联描绘了边疆百姓的热情迎接,颈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旅途的艰辛和边疆的荒凉。尾联则通过对汉家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边疆和平的渴望。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边疆的风貌,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回顾陈郎中曾经的功绩,表达对其再次出使的敬意。
  • 颔联:描绘边疆百姓的热情迎接,显示陈郎中的威望。
  • 颈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旅途的艰辛和边疆的荒凉。
  • 尾联:通过对汉家历史的回忆,表达对边疆和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河陇壶浆还出候,伊西部落总知名”中的“河陇”对“伊西”,“壶浆”对“部落”。
  • 比喻:如“天连白草寒沙远”中的“天连白草”比喻边疆的辽阔。

主题思想:

  • 表达对陈郎中再次出使西域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寄托了对边疆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宛马、神京、河陇、壶浆、伊西、白草、黄云、受降城。
  • 分析: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边疆的辽阔和历史的厚重,传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宛马”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西域的名马 B. 古代中原的名马 C. 古代北方的名马 D. 古代南方的名马

  2. 诗中的“受降城”典故出自哪里? A. 《汉书·匈奴传》 B. 《史记·匈奴传》 C. 《后汉书·匈奴传》 D. 《三国志·匈奴传》

  3.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边疆的恐惧 B. 对边疆的厌恶 C. 对边疆和平的渴望 D. 对边疆战争的怀念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写边疆的辽阔和历史的厚重。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边疆的壮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曾棨此诗都涉及边疆的征战和历史,但王诗更多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全明诗》
  • 《汉书·匈奴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斑竹 贻潘邠老 登城二首 己卯十二月二十日感事二首 初见嵩山 嘲无咎夜起灯听慎思诵诗 田家三首 白纻词二首效鲍照 踵息斋 调全玉病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怔怔 韋字旁的字 包含棣的词语有哪些 沦浃肌髓 以郄视文 包含争的成语 立字旁的字 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伫迟 足字旁的字 包含颛的词语有哪些 百夫 独往独来 在谷满谷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存户 包含涓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