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5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52:50
原文展示:
频婆果 曾棨 〔明代〕
异果曾因释老知,喜看嘉实出京师。 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 炎帝遗书惭未录,长卿多病独相宜。 由来南土无人识,那得灵根此处移。
白话文翻译:
这种奇特的果实曾经因为佛教和道教的传播而被人们所知,我很高兴看到这种美味的果实从京城出现。它的香气和肥美绝对超过了仙林中的杏子,它的甜美和脆爽完全超越了大谷的梨。炎帝的遗书中未能记录这种果实,我这个多病的人却特别适合食用它。这种果实原本在南方无人知晓,怎么会有这样的灵根被移植到这里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京城见到某种南方稀有果实后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时期人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特产的赞美和对北方能够引进这些特产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频婆果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这种南方珍稀果实的喜爱和赞美。诗中,“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一句,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频婆果的独特美味,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极高评价。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南方特产的怀念和对北方能够引进这些特产的喜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一种果实的描写,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异果曾因释老知,喜看嘉实出京师。
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
炎帝遗书惭未录,长卿多病独相宜。
由来南土无人识,那得灵根此处移。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一种南方珍稀果实的赞美和对北方能够引进这些特产的喜悦。通过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这种果实的极高评价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频婆果”是通过什么途径为人所知的? A. 佛教和道教 B. 炎帝遗书 C. 长卿多病 D. 南土无人识
作者认为频婆果的哪些特点超过了仙林杏和大谷梨? A. 芳腴和甘脆 B. 灵根和南土 C. 炎帝遗书和长卿多病 D. 京师和释老
诗中“炎帝遗书惭未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好奇 D. 赞美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