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旅怀》

时间: 2025-08-01 04:39:53

诗句

十年京国鬓潇潇,蓟北江南万里遥。

家去浔阳犹尚远,莫将音信托寒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39:53

原文展示:

旅怀 曾棨 〔明代〕 十年京国鬓潇潇,蓟北江南万里遥。 家去浔阳犹尚远,莫将音信托寒潮。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度过了十年,头发已经斑白,蓟北到江南的距离遥远无比。 即使家在浔阳也还很远,不要把音信寄托给寒冷的潮水。

注释:

字词注释:

  • 京国:指京城,即北京。
  • 鬓潇潇:形容头发斑白。
  • 蓟北:指北京以北的地区。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 音信:书信,消息。
  • 寒潮:寒冷的潮水。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显使用典故,但“莫将音信托寒潮”可能隐含了古人对潮水无常、不可靠的认知,暗示音信难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其诗多写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旅居外地,思念家乡之时。

创作背景: 此诗表达了诗人长期旅居外地,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音信难达的无奈。诗人在京城度过多年,头发已斑白,感叹蓟北到江南的距离遥远,即使家在浔阳也还很远,因此告诫自己不要将音信寄托给不可靠的寒潮。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首句“十年京国鬓潇潇”,通过“十年”和“鬓潇潇”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长期旅居京城的沧桑岁月。次句“蓟北江南万里遥”,以地理距离的遥远,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家去浔阳犹尚远,莫将音信托寒潮”,则通过对比家与京城的距离,以及寒潮的不可靠,抒发了音信难达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京国鬓潇潇”:诗人自述在京城度过了十年,头发已经斑白,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2. “蓟北江南万里遥”:通过地理距离的遥远,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3. “家去浔阳犹尚远”:即使家在浔阳也还很远,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遥远。
  4. “莫将音信托寒潮”:告诫自己不要将音信寄托给不可靠的寒潮,抒发了音信难达的无奈和哀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十年京国”与“蓟北江南”,“鬓潇潇”与“万里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鬓潇潇”比喻头发斑白,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旅居外地,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音信难达的无奈。通过地理距离的遥远和寒潮的不可靠,抒发了诗人的哀愁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鬓潇潇:头发斑白,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 万里遥:地理距离的遥远,象征思念的深切。
  • 寒潮:寒冷的潮水,象征音信的不可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鬓潇潇”形容的是什么? A. 头发斑白 B. 衣服破旧 C. 心情忧郁 D. 风景萧条

  2. “蓟北江南万里遥”中的“蓟北”和“江南”分别指什么地区? A. 北京以北和长江以南 B. 河北和江苏 C. 天津和浙江 D. 山西和福建

  3. 诗中“莫将音信托寒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音信难达的无奈 C. 对寒潮的恐惧 D. 对旅途的厌倦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曾棨此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
  •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曾棨的诗更侧重于表达音信难达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作为了解唐代诗歌的参考。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作为了解宋代诗歌的参考。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作为了解明代诗歌的参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王修竹监簿名楼曰与造物游命予赋 喜刘邦瑞迁居采芹坊二首 溪行 苏小小墓 禹庙 送胡汲古归严陵觐亲 送春 中秋山中对月 杂咏十首酬汪镇卿 游九锁山·翠蛟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排戏 兀字旁的字 琴断朱弦 文字旁的字 包含濑的词语有哪些 蛇灰蚓线 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众口铄金 贵介 淡水之交 鱼肠雁足 渐至佳境 单耳刀的字 田字旁的字 惊慌无措 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溜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