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淮上阻风步入宝积山访长老》

时间: 2025-04-29 05:56:56

诗句

少年飘泊归淮东,道人住庵何处峰。

知有招提烟水外,雪云山路倒杉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56:56

原文展示:

淮上阻风步入宝积山访长老 张耒 〔宋代〕

少年飘泊归淮东,道人住庵何处峰。 知有招提烟水外,雪云山路倒杉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年轻时四处漂泊,如今回到淮东。问道人住在哪个山峰的庵中。知道那座寺庙在烟水之外,雪云覆盖的山路上,杉松倒映。

注释:

字词注释:

  • 飘泊:四处流浪。
  • 归:回到。
  • 淮东:指淮河以东的地区。
  • 道人:指僧人。
  • 住庵:居住在庵中。
  • 招提:寺庙的别称。
  • 烟水:指水面上弥漫的雾气。
  • 雪云:指覆盖着雪的云。
  • 山路:山间的小路。
  • 倒杉松:杉松的倒影。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访友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他在归乡途中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耒归乡途中,因风阻而步入宝积山访友,表达了他对归乡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景色和心情。首句“少年飘泊归淮东”,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后的归乡之情。次句“道人住庵何处峰”,引出了访友的主题。后两句“知有招提烟水外,雪云山路倒杉松”,通过描绘烟水、雪云、山路和杉松的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归乡的喜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后的归乡之情,情感真挚。
  • 次句引出了访友的主题,增加了诗歌的人文色彩。
  • 后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意象描绘,如“烟水”、“雪云”、“山路”和“倒杉松”,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 使用了倒装,如“雪云山路倒杉松”,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水:象征着朦胧和遥远。
  • 雪云:象征着纯洁和宁静。
  • 山路:象征着归途和探索。
  • 倒杉松: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招提”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山峰 C. 庵 D. 道路
  2. 诗中的“雪云山路倒杉松”描绘了什么? A. 热闹的市集 B. 幽静的山路 C. 繁忙的码头 D. 广阔的平原
  3. 诗中的“少年飘泊归淮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美丽,与本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背景。

相关查询

三至堂 颐轩诗六首 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 急雪寄王立之问梅花 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观化十五首 戒杀诗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 雨花岩颂彭泽三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华氏温标 万条寒玉 左翼 肀字旁的字 心慌意急 眄眄 乚字旁的字 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偭规越矩 石字旁的字 不经之谈 非字旁的字 白龙微服 香桃骨 同字框的字 希指 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