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6:31
更漏子·背江楼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在背江楼上,海面上明月皎洁,城墙上角声低沉地呜咽。
堤边的柳树轻轻摇动,岛上的烟雾渐渐朦胧,两行归雁在天际分开。
京口的路上,归来的帆船正好渡过,正是春天即将过去的时节。
银烛的火光快要熄灭,玉绳低垂,一声村里的鸡鸣打破了宁静。
本诗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归雁”与“村落鸡”均蕴含着深厚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悟。古人常以雁象征离别与归来,而鸡鸣则常作为晨曦的象征,暗示着新的希望。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仰止,唐代著名词人,与李煜并称为“词宗”。他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语言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女性的美丽与情感。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那个时期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温庭筠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及人们的情感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们的内心世界。
《更漏子·背江楼》是一首描绘夜晚江边美景的词作,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宁静而又充满思乡情愫的氛围。词的开头,通过“背江楼”、“临海月”展示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景象,月光洒在海面上,显得格外清幽。接着,城上角声的呜咽感,传递出一种孤独与哀愁,仿佛在诉说着离愁别绪。
堤柳摇曳,岛烟朦胧,描绘出春日的生机,却又隐含着即将离去的忧伤。两行归雁飞过,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在这幅画面中,京口路和归帆渡则象征着归家的希望与期盼,蕴含着强烈的归属感与温暖。
最后两句描绘夜晚的结束,银烛尽、玉绳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继续,而村落鸡鸣则让人们感受到晨曦的来临,带来新的希望与开始。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
该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京口路”指的是?
“银烛尽,玉绳低”表达了什么意境?
以上两位诗人的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展现了各自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