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霁后寄白阁僧》

时间: 2025-04-26 03:36:18

诗句

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

久披山衲坏,孤坐石床寒。

盥手水泉滴,燃灯夜烧残。

终期老云峤,煮药伴中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18

原文展示:

霁后寄白阁僧
作者: 马戴 〔唐代〕

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
久披山衲坏,孤坐石床寒。
盥手水泉滴,燃灯夜烧残。
终期老云峤,煮药伴中餐。

白话文翻译:

在雨霁之后,苍翠的山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西峰的鸟儿在远处飞翔。穿着山中僧衣的我,已经久坐在这里,石床上十分寒冷。洗手的水从泉水中滴下,夜晚的灯火渐渐熄灭。最终我期望能在这云峦之上老去,泡药的同时,也能享用简单的饭菜。

注释:

  • :雨后天气放晴。
  • 苍翠:形容山色青翠。
  • :僧人的衣服,这里指代僧人。
  • 盥手:洗手。
  • 泉滴:泉水滴落。
  • 燃灯:点燃的灯。
  • 云峤:指高山,象征隐逸生活。
  • 煮药:指炼制药物,隐喻修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隐逸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马戴隐居于山中的时期,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高山之中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高山中隐居的生活。在雨霁之后,清新的山色和飞鸟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悠远的感觉。诗人在自然的拥抱中,感受到孤独与寒冷,但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修行生活。他的石床虽然寒冷,但却给他带来了内心的清净。盥手的泉水声和夜晚燃烧的灯火,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中生活画卷,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最后一句“终期老云峤,煮药伴中餐”更是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愿意在这片山水之间安度余生,悠然自得。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苍翠霾高雪”,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的山景,苍翠的山色和高悬的雪峰,意象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第二句:“西峰鸟外看”,通过鸟的飞翔,表现了自然的自由与生机。
  • 第三句:“久披山衲坏”,提到僧衣的破损,暗示了长时间的隐居与对世俗的超脱。
  • 第四句:“孤坐石床寒”,表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冷清。
  • 第五句:“盥手水泉滴”,描写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细节,水的滴落声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第六句:“燃灯夜烧残”,指夜晚的灯光微弱,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第七、八句:“终期老云峤,煮药伴中餐”,表达了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望,体现了修行的主题。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形成了山水与人、宁静与孤独的对照,增强了诗意的深邃感。

意象分析:

  • 苍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西峰:象征高远与孤独。
  • 石床:象征隐居生活的简朴。
  • 泉水: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源泉。
  • 灯火: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云峤:象征隐逸的理想与追求的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苍翠”是指什么? A. 绿色的草地
    B. 清新的山色
    C. 破旧的房屋
    答案:B

  2. 诗人想要在山中生活到老,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什么? A. 对世俗的向往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B

  3. “燃灯夜烧残”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马戴与王维的诗歌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追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水,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而马戴则更加强调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对自我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的艺术与精神》

相关查询

又次前韵 弟茝家醉中趁笔 秋晚新晴 次韵戴成叔 代浦城权县赵节推鹿鸣宴诗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 次韵戴成叔 挽蒋质甫 次韵弟观雪中二首 其二 次韵泌雨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厂字头的字 浮头食 闻结尾的成语 肉字旁的字 林寒洞肃 黄字旁的字 书画卯酉 过录 厄字旁的字 自我作祖 十鼠争穴 称体 诗朋酒侪 龍字旁的字 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击的成语 衔橛之变 忠孝节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