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时间: 2025-04-29 21:13:22

诗句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13:22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原文展示:

落帽台边菊半黄,
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
为趁悲秋入帝乡。

白话文翻译:

在落帽台边,菊花已经半黄,
行人对着重阳节感到惆怅。
我在荆州第一次见到桓宣武,
为了追随悲秋的心情,进入帝乡。

注释:

  • 落帽台:指的是一种台阶或高处,可能是诗人所处的地点,象征着高远。
  • :菊花在重阳节时盛开,象征长寿和节日。
  • 行人:指诗中的主角,感受到重阳节的凄凉。
  • 荆州:历史上著名的地名,曾是多位将领的驻地。
  • 桓宣武:指的是历史上的桓温,曾是东晋的名将,因其骁勇而闻名。
  • 帝乡:指的是长安,古代的都城,象征着理想的归宿或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多关注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以菊花和重阳节为引子,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菊花半黄,正值重阳,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行人面对这样的节日,自然生出惆怅,似乎在感慨岁月如梭,人生苦短。接着提到桓宣武,表明诗人与历史的联系,桓温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其英名令诗人心生敬仰,而荆州这一地名则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在“为趁悲秋入帝乡”一句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悲秋的感慨,更暗含了对故乡的渴望与追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帽台边菊半黄:描绘环境,落帽台边的菊花正值秋季,半黄的状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2. 行人惆怅对重阳:行人看着重阳节的景象,心中感到惆怅,体现出对节日和过往的思索。
  3. 荆州一见桓宣武:提到历史人物桓温,表达对其的敬仰,暗示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4. 为趁悲秋入帝乡:为了在这悲秋时节追寻理想的故乡,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觅。

修辞手法:

  • 对比:秋天的凋零与重阳节的欢庆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惆怅。
  • 象征:菊花象征长寿、节日,暗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个人情感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长寿与节日,反映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重阳:节日象征,代表团圆与怀旧。
  • 荆州: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体现了诗人与历史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
    • B. 重阳
    • C. 元宵
    • D. 春节
  2. 诗人对哪个历史人物表示敬仰?

    • A. 曹操
    • B. 李白
    • C. 桓温
    • D. 杜甫
  3. “为趁悲秋入帝乡”中的“帝乡”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洛阳
    • B. 长安
    • C. 成都
    • D. 南京

答案:

  1. B. 重阳
  2. C. 桓温
  3. B. 长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李群玉的《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较

  • 两首诗都在重阳节背景下,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李群玉更多地结合了历史与个人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亲情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文选》

相关查询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三二室道 二十一日同韩持国陈和叔骐骥院遇雪往李廷老 送临江胥令 新韵曾子进早春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依韵和季野见招 朝堂斋宿 和谢舍人洊震 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渔潭 浮来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束身受命 貝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碛砾 豁达先生 鳥字旁的字 覆车之鉴 黾敏 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折肱,为良医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豆字旁的字 闽荒 墙粉 两优释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