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转应曲 其十六》

时间: 2025-05-06 02:47:09

诗句

秋雨。

秋雨。

钗剔银缸无语。

黄昏独掩虚帷。

月转西楼未归。

归未。

归未。

门外猧儿惊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7:09

原文展示

秋雨。秋雨。钗剔银缸无语。黄昏独掩虚帷。月转西楼未归。归未。归未。门外猧儿惊吠。

白话文翻译

秋雨不断,秋雨绵绵。银钗剔透,静静放在银缸里,无法言语。黄昏时分,独自关上空虚的帷幕。月亮已经转到西楼上,我却还未归来。归来未果,归来未果。门外的小狗惊恐地吠叫。

注释

  • :一种发饰,通常是用金银或其他材料制作的。
  • :指清理、掏出。
  • 银缸:盛放银饰或其他物品的容器。
  • 虚帷:空荡荡的帷幕,意指孤寂。
  • 月转西楼:月亮逐渐移动到西面的楼阁。
  • 猧儿:小狗或小犬,形象可爱且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创作背景

《转应曲》系列诗作表达了诗人在秋雨时节的孤独与思念,尤其是在寂静的黄昏时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雨”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钗剔银缸无语”表达了内心的沉寂与无奈。银钗的静默象征着一种失落与孤独,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明的情感。黄昏时分,诗人独自关闭“虚帷”,更显其内心的空虚和孤单,随着“月转西楼未归”,诗人对归家的渴望愈发强烈。

在最后两句“归未。归未。”中,重复的句式加强了诗人对归来的无奈和焦虑,突显了内心的挣扎。门外小狗的惊吠,似乎在呼应着诗人的孤单,也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孤独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雨。秋雨。:反复强调秋雨的存在,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2. 钗剔银缸无语。:银钗静静放在缸中,无法表达情感,象征孤独。
  3. 黄昏独掩虚帷。:黄昏时分,关上帷幕,表示孤寂与自我封闭。
  4. 月转西楼未归。:月亮已经移到西楼,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归家无望。
  5. 归未。归未。:归家的愿望未能实现,反复强调无奈。
  6. 门外猧儿惊吠。:小狗的吠叫,象征生活中的不安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钗剔银缸无语”赋予静物以情感。
  • 反复:通过“归未”的重复,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焦虑。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在秋雨时节的内心挣扎与对归家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悲伤与凄凉。
  • :代表女性的孤独与失落。
  • 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
  • 虚帷:代表内心的空虚。
  • 猧儿:代表生活中的不安与焦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悲伤
    • C. 繁荣
    • D. 宁静
  2. “钗剔银缸无语”中的“无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孤独
    • C. 快乐
    • D. 厌倦
  3. 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

    • A. 月转西楼
    • B. 归未
    • C. 秋雨
    • D. 门外猧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表达了对失去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更偏向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思念,情感较为深沉与悲壮。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樊增祥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选》

这些参考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情感。

相关查询

故园置酒 晚春 蜀城怀古 春女行 从军行 捣衣篇 洛川怀古 春日行歌 公子行 代悲白头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铨掌 零七碎八 齊字旁的字 损公肥私 直而不挺 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送长送短 畏之如虎 西食东眠 舟字旁的字 笔下超生 黄字旁的字 污言浊语 長字旁的字 风驰电骋 包含朋的成语 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