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05:44
题精舍寺
作者: 钱起 〔唐代〕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
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
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
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
这美丽的景色不容易遇到,走进寺庙,心灵顿时清净。
每一间房子都占据着山色,四处都有泉水的声音。
在竹林中得到诗意,在松树下生发道心。
不知何时能再次来到这里,摆脱世间的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典故,但表达了道教与佛教的思想,强调心灵的清净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钱起,字仲明,号匡庐,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游历精舍寺时的感受,表现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题精舍寺》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宁静的感受。开篇“胜景不易遇”,便点明了此地风光的独特与珍贵,进而引发诗人内心的清明。在“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中,诗人用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和谐美,仿佛每一间房子都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泉水声响遍四方,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则将自然与心灵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竹子和松树分别象征着清雅与坚韧,诗人在此得到了灵感与道理,暗示着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最后一句“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回到此地的渴望,以及对尘世情感的放下,显示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关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和“心灵”的关系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淡泊与超然。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更内涵着诗人追求清净心灵的愿望。
诗词测试:
诗中“胜景不易遇”的意思是:
A. 景色容易得到
B. 美景难得一见
C. 只在梦中出现
D. 自然常常变化
“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中的“摆落”意指:
A. 收集
B. 放下
C. 追求
D. 留存
诗中提到的“道心”主要表达了: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心灵的领悟与宁静
C. 对他人的羡慕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钱起在《题精舍寺》中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则更关注山水的孤寂与哲理。两者均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怀,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