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41:42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
作者:钱起
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
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
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
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
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
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全诗翻译:
内史(指负责行政事务的官员)借用了尧帝的仁政思想,来治理京城,以宣扬恩惠和慈爱。气候和煦祥和,甘露就会降临,谁说天意难以知晓呢?旱灾时降下的甘露,宛如乐器的音响,显现出吉兆。岂止是那夭桃树,也把甘露洒在甘棠树的枝头。甘露的色泽如玉般洁净,珠光般的光辉洒落在笔尖上。和风与甘露共同降临,万物的性情都变得和谐兴旺。何必非得在凤池之上,才会看到这场甘霖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钱起(约840年-897年),字仲明,吴兴人,唐代诗人,著名的五言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以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诗人借用甘露象征和谐的政治和美好的自然,以寄托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甘棠树下的甘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诗的开头以“内史用尧意”引入,展示了古代贤能治理国家的理想,显示出诗人对尧帝仁政的崇敬和渴望。接着,诗人将气候与天意相联系,认为和谐的气候是人间美好政治的体现。甘露的降临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对仁政的回应,通过“济旱露为兆”,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政治理想结合,展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此外,诗中描绘的甘棠树与夭桃树,象征着美好的生机与繁荣,诗人不仅关注自然的美景,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间和谐的期盼。最后,诗人以“何必凤池上”作结,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局限于传说中的仙境,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实现和谐与丰饶,令人倍感振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甘露的降临象征理想社会的实现,表达了诗人对和谐自然与美好政治的向往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内史”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气和祥则降”,这句话的意思是__。
判断题:诗人认为甘露的降临与政治理想无关。(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钱起的《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更注重政治理想的表达,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这首诗的深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