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3:06
胡骑入云中,急烽连夜过。
短刀穿虏阵,溅血貂裘涴。
一来辇毂下,愁闷惟欲卧。
今朝従公猎,稍觉天宇大。
一双铁丝箭,未发手先唾。
射杀雪毛狐,腰间馀一个。
胡人的骑兵闯入云霄,急促的烽火连夜传来。
短刀穿透敌人的阵营,鲜血溅湿了貂裘。
刚一到辇车下,心中愁闷只想躺下。
今早跟随公子去打猎,稍稍感到天宇广阔。
手中这双铁丝箭,未发就已先在唾沫中。
射杀了一只雪白的狐狸,腰间还剩下一个。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战场场景以及打猎的情形,反映出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但其文学成就卓越。
此诗写于北方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胡人的入侵和打猎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本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示了战场的紧迫感和打猎的乐趣。开头用“胡骑入云中,急烽连夜过”引入,给人以紧迫感,仿佛烽火连天,战事不休;接着“短刀穿虏阵,溅血貂裘涴”,描绘了战斗中的惨烈,鲜血与奢华的貂裘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后的“愁闷惟欲卧”,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疲惫,体现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而“今朝従公猎,稍觉天宇大”则转向轻松的打猎场景,表现了诗人从战乱中暂时逃避的心情。最后的“射杀雪毛狐,腰间馀一个”则是对猎物的庆幸,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一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打猎时的轻松与愉悦,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中的“胡骑”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骑兵?
诗中提到的“貂裘”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打猎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