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8:00
东池浮萍半粘块,裂碧跳青出鱼背。
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吾僚有意为迁居,老守纵馋那忍脍。
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但愁数罟损鳞鬣,未信长堤隔涛濑。
发发须臾间,圉圉洋洋寻丈外。
安知中无蛟龙种,尚恐或有风云会。
明年春水涨西湖,好去相忘渺淮海。
东池的浮萍半粘在水面,裂开的碧水中青鱼跃出水面。西池的秋水仍然空旷,水草摇曳在深处,微风轻轻吹拂。我的同僚有意迁居,虽然我老了,纵然贪恋美味,也忍不住想要吃鱼。纵横的水面争相显露银色的鱼鳍,水波初起,惊动了水中的白莲花。但我担忧渔网损伤鱼鳞,不相信长堤能隔绝波涛。瞬息之间,波澜起伏,水面上涌动着寻觅的情景。谁能知道水中是否有蛟龙的种子,尚且担心会有风云暗涌。明年春天水涨西湖,真希望可以忘却一切,去往淮海的渺茫之处。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
此诗写于宋代,西湖的秋水已经枯竭,诗人在会客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对鱼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苏轼的《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以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深思。诗开头通过东池的浮萍和跃出的鱼,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乡秋景,既有秋水之凉,也有生机之象。接着,诗人以西池的秋水进行对比,展现出一种空旷和寂静的美感。
在描写中,诗人用“吾僚有意为迁居”表达了对同伴迁移的思考,进一步引出对食物的渴望,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味的追求。然而,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又对渔网的损伤和鱼的生存提出了担忧,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思考。
最后,诗人以“安知中无蛟龙种”引发的对未来的思索,展现出一种对未知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景交融,富有哲理,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态的关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哲学。
诗中提到的“东池”主要有什么特征?
“吾僚有意为迁居”中“迁居”指的是什么?
诗中对“蛟龙”的提及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