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9:21
红梅三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第一首: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我害怕忧愁,所以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独自开放,
我担心我的冰冷的容颜无法融入这个春天。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我故意装作桃红杏黄的颜色,
但仍然保留着孤独和瘦弱的雪霜姿态。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我心中寒意未肯随春天的气息而变化,
酒意不知为何涌上了我的肌肤。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人年老却不知梅花的风格,
只看见绿叶和青枝的生长。
第二首: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在雪中开花实在是太迟了,
不如独自占有春天的时光。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我知道造物者的深意,
所以与鲜红的花朵相映成趣。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细雨沾湿了残留的千颗泪水,
轻寒使我的肌肤更加瘦弱。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我不应该和早开的桃花杏花相杂,
半点微酸的气息已经附着在树枝上。
第三首: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幽居的人自恨探春太迟,
未见檀香心未吐露的时刻。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丹鼎夺取胎儿那是珍宝,
而美人儿的脸颊更加妩媚动人。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抱着丛中的暗蕊初含花朵,
落下的香气已渗透到肌肤中。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请给我徐熙的新画样,
在竹间璀璨的枝丫上斜斜地伸展。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和散文广泛流传,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洒脱著称。
创作背景:
《红梅三首》是在苏轼贬谪期间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梅花独特美丽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红梅三首》展现了苏轼对梅花的深厚情感。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诗中,苏轼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和对春天的渴望。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颜色、形态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表达了在寒冷的环境中,内心对温暖的渴望与矛盾。苏轼将自己与梅花的关系比作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亲近又有距离。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苏轼通过梅花,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坚持和对美的向往,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梅花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红梅三首》中主要描绘的是哪种花?
诗中提到的“寒心”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