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4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44:12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
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人在离去后,酒樽中满是残存的梅花,细雨中让人难以忍受的黄昏。夜寒之中,怎能让花间的蝴蝶穿梭飞舞,知道那是风流的楚客的灵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风流楚客”常用以形容才子,源于《楚辞》中的楚国文化,代表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追求美的精神。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风波与文学成就,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也有细腻柔和。他的诗歌不仅传达个人感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该诗作是在苏轼被贬黄州时创作的,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梅花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苏轼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联“人去残英满酒樽”,通过残花与酒樽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忧伤的美感,暗示着离别带来的孤独与失落。次联“不堪细雨湿黄昏”则通过细雨与黄昏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后两句“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则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寒冷的夜晚,蝴蝶无法在花间翩翩起舞,暗喻了人们在困境中无法展现的风采与自由。诗人以“楚客”自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诗中渗透了对美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残英”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残余
B. 酒的残余
C. 夕阳的残影
D. 风的残声
“楚客”在诗中代表着什么?
A. 忧伤的人
B. 风流的才子
C. 离去的灵魂
D. 冷漠的旅人
诗中细雨湿黄昏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绪?
A. 快乐
B. 悲伤
C. 平静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珍惜,前者通过梅花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感伤,后者则通过月色与春花描绘出一种柔美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与意象选择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