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4:49
凛凛清规百世师,
功名仅见奉天时。
忠谋任起奸谀忌,
感涕宁无士卒思。
落日桑榆存旧迹,
西风芦苇护荒祠。
忠南流落何遗恨,
留得良方遗后医。
这首诗表达了对宣公的敬仰与感慨。清规严明,堪称百世的师表,然而功名的获得却多依赖于天时的变化。忠诚的谋略常常会被奸诈和谄媚所排挤,令人感伤的是,这样的忠臣无人在世的思念。落日西下,桑榆仍留旧时的痕迹,西风吹拂,芦苇丛中掩映着这座荒废的祠堂。宣公流落在外,何以留有遗憾,唯有留下的良方可以医治后人的病痛。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问题,表现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对宣公的追怀之际,宣公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智慧,却也遭遇了许多不公的对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忠臣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后人的警示。
这首诗以严谨的结构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忠臣宣公的追忆与敬仰。开篇“凛凛清规百世师”便将宣公塑造成了一个道德楷模,展现出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后的“功名仅见奉天时”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功名的获得并非完全靠个人的努力,而是要受制于时局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无常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诗中提及“忠谋任起奸谀忌”,进一步表达了忠臣在权谋之争中的无奈与悲哀,这种情感通过“感涕宁无士卒思”得以深化,展现出对忠诚的追忆和对士卒的惋惜。后两联用“落日桑榆”和“西风芦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对往事的缅怀,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伤感的氛围。
最后两句“忠南流落何遗恨,留得良方遗后医”则是对宣公命运的深思,尽管他流落在外,留下的良方却可以为后人指引方向,展现了忠诚与智慧的永恒价值。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深刻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历史无情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落日桑榆”和“西风芦苇”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宣公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推崇,同时对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感到无奈和惋惜。
诗词测试:
诗中“凛凛清规”指的是:
A. 宣公的威严
B. 宣公的清白法则
C. 宣公的功名
在诗中,诗人认为功名的获得:
A. 完全靠个人努力
B. 依赖于天时
C. 只靠人脉
“西风芦苇护荒祠”这句中,芦苇象征的是:
A. 繁荣
B. 荒凉与被遗忘
C. 忠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忠诚的追思,但其诗歌的情感更加直接、悲壮,体现出更为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