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北园》

时间: 2025-05-01 03:39:02

诗句

使君美且仁,遍地种桃李。

岂独放春花,行看食秋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9:02

原文展示:

使君美且仁,遍地种桃李。岂独放春花,行看食秋子。

白话文翻译:

这位使君既美丽又仁爱,遍地种植桃树和李树。难道仅仅是为了春天的花朵吗?要等到秋天才能品尝丰收的果实。

注释:

  • 使君:指的是地方官员或知府,通常负责治理一方。
  • 美且仁:形容这个官员既有美好的外貌,又具备仁爱之心。
  • 遍地:到处,四处都是。
  • 桃李:这里的桃李指桃树和李树,象征着美好和丰收。
  • 放春花:指的是春天开花的景象。
  • 行看食秋子:指的是秋天果实成熟,人们可以采摘和品尝。

典故解析:

  • 桃李:在中国文化中,桃李象征着美好和丰收,常用来比喻教育的成功和人才的培养。
  • 四时:春花秋实的表述,体现了季节轮回与自然规律,强调因果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涧滨,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与其兄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氏兄弟”。他以诗文著称,作品多以议论见长,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辙在洋州园亭游览时,表达对良好治政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热爱。诗中体现了他对官员应具备的德行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开头以“使君美且仁”入手,既描绘了地方官员的外貌,又突出了其内在的仁爱精神,表达了对理想官员的赞美。接着,诗人通过“遍地种桃李”的意象,展现了这位官员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土地的精心治理。桃李的种植,不仅是春天的美景,更关乎秋天的收获,暗示治理之道应注重长远效果。在这里,苏辙强调了治理的责任,官员的行为不仅仅是当下的表现,更要关心民众的未来。整首诗以春花与秋子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然与人事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社会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使君美且仁:称赞官员的外貌与品德。
  2. 遍地种桃李:生动描绘出桃李树遍布的景象,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3. 岂独放春花:质疑单独种花的意义,暗示更深层次的价值。
  4. 行看食秋子:强调秋季的丰收更为重要,体现出长远的眼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春花”和“秋子”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桃李象征着福祉与收获,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官员应具备仁爱之心,治理应着眼于长远,关心百姓的未来与生活。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着美好与丰收,代表着理想的治政成果。
  • 春花:象征着短暂的美好,强调表面的繁华。
  • 秋子:象征着丰厚的果实,代表长久的成果与利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一位普通百姓
    B. 地方官员
    C. 农民
    D. 商人

  2. “岂独放春花”中的“岂”是什么意思? A. 当然
    B. 何止
    C. 只是
    D. 可能

  3. 诗中“秋子”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花
    B. 秋天的果实
    C. 秋天的风景
    D. 秋天的云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但苏辙更侧重于理想官员的形象,而杜甫则多描绘了战乱中的民生疾苦,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价值观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苏辙的传记与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思绝句 记梦 散策门外邻叟怪其瘦 纸合午睡 长干行 新凉 初夏闲居 冬日出游十韵 出行湖山间杂赋 夜雨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变化不测 包含找的词语有哪些 国困民穷 包含陿的词语有哪些 赤字旁的字 追根溯源 倒八字的字 反犬旁的字 不屑毁誉 怪话 三母 西字头的字 不作兴 糹字旁的字 新躔 逞工衒巧 甬道 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