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34:10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
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
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
我这一生从未拥有过三间屋子,今年刚刚建成百步长廊。
想趁着闲暇时光住进新宅,不怕炎热的夏日躺在斜阳下。
修整的竹林已经枯萎,甘井又何妨让众人来品尝。
奔波劳碌从来成就什么呢?安居乐业才是四处归属的家乡。
此诗中并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安居乐业”一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以表达对安定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自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新居的期盼和对安静生活的渴望。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作品中常蕴含哲理。
此诗写于苏辙居住的新宅完成之际,反映了他对新居生活的憧憬与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透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将拆旧屋权住西廊》一诗,展现了苏辙在经历人生起伏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用“平生未有三间屋”道出诗人的心声,表达出对拥有房子的渴望,接着“今岁初成百步廊”,则意味着他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情感中透出一丝自豪与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不辞暑月卧斜阳”表明他愿意在炎热的夏日中享受生活的宁静与舒适。这里的“斜阳”意象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对余生的珍惜与享受。
“修篁已谢前人种,甘井何妨众口尝”,诗人借此反映对过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虽然竹林已不再茂盛,但生活的甘甜依然可以共享,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哲学。
最后两句“奔走从来成底事,安居到处漫为乡”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安居乐业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追求。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强调了在忙碌的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一生从未拥有过多少间屋子?
诗中提到的“百步廊”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斜阳”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