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7:1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12:01
原文展示:
感皇恩 李纲 〔宋代〕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 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 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 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 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菊花还未盛开,茱萸却已早早成熟。 嫩蕊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自然美丽动人。 头上插着一枝华丽的簪子,只怕西风会吹落帽子。 仔细观察,人们似乎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千古以来,这样的时刻带来了多少清欢。 铁马台已经空无一人,只剩下荒草。 旅途中的忧愁如同大海一般深广,需要用美酒来消解。 傍晚的天空,秋影碧绿,云彩如同被扫过一般干净。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豪放,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菊花、茱萸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节日的氛围。诗中“嫩蕊浓香自妍好”一句,既描绘了菊花的美丽,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则透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忧虑。后文通过对铁马台荒草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一簪华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年华老去的担忧 C. 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D. 对节日氛围的喜爱
“铁马台空但荒草”象征了什么? A. 国家的繁荣 B. 国家的衰败 C. 节日的欢乐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旅愁如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