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44:20
《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作者: 皎然 〔唐代〕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
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
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
在重阳佳节,荆楚地区的庆祝活动依然盛行,然而这样的高会我却难以陪伴。偶然见到骑龙的客人,与他们一同游玩马台。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云彩环绕着歌声回荡。手捧菊花感到烦恼地问你,抚摸衣襟时羞愧自己才艺平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皎然(约728年-约788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陪同颜真卿登上水楼,表达了对友人聚会的向往与自身才华的自谦,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风貌。
这首诗以“重阳”为时点,描绘了一个高会的场景,诗人虽身处佳节,却因自身才华的不足而感到自愧不如。开篇“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直接交代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接着“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通过与高人们的交集,突显出诗人对才能的渴望与敬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这一句描绘了水楼的自然美景,风景如画,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欢声笑语在此荡漾开来。而最后两句“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更是将主题推向高潮,诗人用持菊这一传统习俗,表现了对友人的问候,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与愧疚,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传达出一种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身局限的自省,体现了唐代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才能的自省,以及对节日的感慨,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内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的另一名称是什么?
“偶见登龙客”中的“登龙”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与同为重阳节描写的诗作进行比较,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唐宋诗人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