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

时间: 2025-05-01 22:22:34

诗句

双峰开凤翅,秀出南湖州。

地势抱郊树,山威增郡楼。

正逢周柱史,来会鲁诸侯。

缓步凌彩蒨,清铙发飕飗。

披云得灵境,拂石临芳洲。

积翠遥空碧,含风广泽秋。

萧辰资丽思,高论惊精修。

何似钟山集,征文及惠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22:34

原文展示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
作者:皎然

双峰开凤翅,秀出南湖州。
地势抱郊树,山威增郡楼。
正逢周柱史,来会鲁诸侯。
缓步凌彩蒨,清铙发飕飗。
披云得灵境,拂石临芳洲。
积翠遥空碧,含风广泽秋。
萧辰资丽思,高论惊精修。
何似钟山集,征文及惠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凤翅山的美丽景色。双峰如同展开的凤翅,秀丽地矗立在南湖州的上空。山的地势环抱着郊外的树木,山的威势更增加了郡楼的气势。正值周柱史来此,恰好与鲁国的诸侯相会。我缓步走在绚丽的景色中,清脆的乐声在耳畔响起。披开云雾,得以领略那灵秀的境界,轻拂石头,来到芳香的洲渚。远处的翠绿与天空的碧蓝交相辉映,秋风拂面,湖泽宽广。萧辰在这里沉思,思想高远,令人惊叹不已。与其说这里的景色和钟山相聚,倒不如说这里的文采和惠休相并。

注释

  • 双峰开凤翅:双峰像是展开的凤翅,形象生动。
  • 地势抱郊树:地势环抱着郊外的树木,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 周柱史:指周朝的官员,寓意历史悠久。
  • 缓步凌彩蒨:缓步走在绚丽的景色中。
  • 清铙发飕飗:清脆的乐器声响起,形容音乐的优美。
  • 披云得灵境:拨开云雾,得以领略灵秀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皎然与友人游玩法华寺和凤翅山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友人交流的愉悦。社会环境上,唐代文化繁荣,士人游山玩水成为一种风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凤翅山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双峰开凤翅”,不仅描绘了山的形状,更传达出一种轻盈与优雅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传达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披云得灵境,拂石临芳洲”展现了诗人凛然的气质,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后半部分的“萧辰资丽思,高论惊精修”则揭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表达了文人之间的高尚情谊与思想的碰撞。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友人高论的敬佩,体现了唐代文人游览时的雅致与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双峰开凤翅:用凤翅比喻山峰的形态,生动形象。
  2. 秀出南湖州:描绘山峰在南湖州外的秀美。
  3. 地势抱郊树:强调地形的优美与自然的包容。
  4. 山威增郡楼:山的威势让郡楼显得更为雄伟。
  5. 正逢周柱史:历史人物的出现增添了诗的厚重感。
  6. 来会鲁诸侯:与历史上的诸侯相聚,增加了诗的历史感。
  7. 缓步凌彩蒨:悠然自得,享受美景。
  8. 清铙发飕飗:音乐的美妙,增添了诗意。
  9. 披云得灵境:拨开云雾,领略自然的灵秀。
  10. 拂石临芳洲:轻抚石头,来到芳香的洲渚。
  11. 积翠遥空碧:远处的山水交相辉映。
  12. 含风广泽秋:秋风拂面,湖泽广阔。
  13. 萧辰资丽思:沉思于美丽的景色。
  14. 高论惊精修:对友人的高论感到惊叹。
  15. 何似钟山集:对比钟山的盛名。
  16. 征文及惠休:赞美友人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峰开凤翅”,形象生动。
  • 拟人:如“清铙发飕飗”,赋予乐器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人高雅情操的赞美,展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翅: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郊树: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清铙:音乐的优雅与和谐。
  • 灵境: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翅”指的是?

    • A. 山峰
    • B. 飞鸟
    • C. 花瓣
    • D. 水波
  2. “清铙发飕飗”中的“清铙”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动物
  3. 诗人和谁一起游玩法华寺?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官员
    • D. 学生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 王之涣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与王之涣的《望岳》,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友人间的情谊和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突出山的伟岸与壮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蝶恋花(咏枕儿) 夜夜曲 少年游·玉壶冰莹兽炉灰 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 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卜算子 鹤冲天 浣溪沙 踏莎行 释秘演诗集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山陬海澨 小字头的字 立爱惟亲 食字旁的字 燕息 万开头的成语 败德辱行 言气 石字旁的字 马革盛尸 冬闲 不逊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靑字旁的字 包含感的词语有哪些 性心 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