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1:34
霜月静幽居,闲吟梦觉初。
秋深夜迢递,年长意萧疏。
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
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
在霜月下的幽静居所,我悠闲地吟唱,刚刚从梦中苏醒。秋天已经深了,夜晚漫长而遥远,岁月渐渐增多,心中却愈发感到孤寂。要回归海上故乡的愿望难以实现,尘世间的事物也都显得虚无缥缈。幸亏有师父方便的教诲,让我渐渐领悟到真实的本质。
姚合(约公元759年-约公元82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居长安。他曾任职于朝廷,晚年则隐居,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写于秋夜,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思考人生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师父教诲的感激。诗中融入了对宇宙的思索与对自我认识的探求,反映了作者的道德情操与哲学思考。
《秋夜寄默然上人》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整首诗在秋夜的背景下展开,作者通过描绘霜月下的幽静居所,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情绪。诗的开头两句以“霜月静幽居”和“闲吟梦觉初”展现了一个寂静的氛围,似乎在描绘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秋深夜迢递、年长意萧疏的词句则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
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对世俗事物的虚无感到失落。海上归难遂的人生感慨,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而“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则是对师父教诲的感激,说明在孤独与迷茫中,智慧的引导让他逐渐触及到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秋天的月光、霜冷的环境,以及夜深的孤独,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情感的交织。诗中情感真挚且深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及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孤独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在寂静的秋夜里对人生、对故乡的思索,以及在迷茫中对智慧的追求和感悟。
诗中提到的“霜月”主要指哪一段时间?
诗中“年长意萧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赖师方便语”指的是什么?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秋夜寄默然上人》的内涵及其艺术特点,领悟到唐代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