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寄默然上人》

时间: 2025-04-28 16:41:34

诗句

霜月静幽居,闲吟梦觉初。

秋深夜迢递,年长意萧疏。

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

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1:34

原文展示:

霜月静幽居,闲吟梦觉初。
秋深夜迢递,年长意萧疏。
海上归难遂,人间事尽虚。
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

白话文翻译:

在霜月下的幽静居所,我悠闲地吟唱,刚刚从梦中苏醒。秋天已经深了,夜晚漫长而遥远,岁月渐渐增多,心中却愈发感到孤寂。要回归海上故乡的愿望难以实现,尘世间的事物也都显得虚无缥缈。幸亏有师父方便的教诲,让我渐渐领悟到真实的本质。

注释:

  • 霜月:指霜降后的月份,通常是指十月、十一月,气候渐冷,夜晚清冷。
  • 幽居:指宁静的居所,通常隐居在外的环境。
  • 闲吟:闲适地吟唱,表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梦觉初:刚刚醒来,梦中情境尚未完全消散。
  • 迢递:形容夜晚漫长而遥远。
  • 萧疏:形容心情的孤独与冷清。
  • 海上归难遂:回归故乡的愿望难以实现。
  • 尽虚:世俗的事务都显得空虚。
  • 赖师方便语:依赖师父的教诲和指引。
  • 真如:指真实的本质,佛教用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759年-约公元82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居长安。他曾任职于朝廷,晚年则隐居,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夜,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思考人生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师父教诲的感激。诗中融入了对宇宙的思索与对自我认识的探求,反映了作者的道德情操与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寄默然上人》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整首诗在秋夜的背景下展开,作者通过描绘霜月下的幽静居所,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情绪。诗的开头两句以“霜月静幽居”和“闲吟梦觉初”展现了一个寂静的氛围,似乎在描绘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秋深夜迢递、年长意萧疏的词句则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

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对世俗事物的虚无感到失落。海上归难遂的人生感慨,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而“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则是对师父教诲的感激,说明在孤独与迷茫中,智慧的引导让他逐渐触及到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秋天的月光、霜冷的环境,以及夜深的孤独,营造出一种氛围和情感的交织。诗中情感真挚且深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及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月静幽居:在霜降后的夜晚,环境静谧,突显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2. 闲吟梦觉初: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作者悠闲吟唱,刚从梦中苏醒,呈现出一种梦幻而宁静的状态。
  3. 秋深夜迢递:秋夜漫长,表明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感受,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情绪。
  4. 年长意萧疏:随着岁月的增长,内心愈发感到孤寂,反映了对时间的无奈。
  5. 海上归难遂:对故乡的思念却无法实现,表现出人生的无常。
  6. 人间事尽虚:世俗事务的虚无感,揭示了对现实的失望。
  7. 赖师方便语:依赖师父的教诲,体现出对智慧的渴求。
  8. 渐得识真如:通过师父的教诲,逐渐领悟到真实的本质,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秋夜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霜月、秋深、夜迢递等意象交织,营造出深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孤独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在寂静的秋夜里对人生、对故乡的思索,以及在迷茫中对智慧的追求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霜月:象征冷清和孤独。
  2. 幽居:表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3. 秋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4. 海上归: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5. 师父:象征智慧和引导之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霜月”主要指哪一段时间?

    • A) 夏季
    • B) 秋季
    • C) 冬季
  2. 诗中“年长意萧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期待
  3. 诗中提到的“赖师方便语”指的是什么?

    • A) 依靠朋友的建议
    • B) 依靠师父的教诲
    • C) 依靠自己的判断

答案:

  1. B) 秋季
  2. B) 孤独
  3. B) 依靠师父的教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在月夜下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而真挚。
  • 白居易的《秋夕》: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秋夜寄默然上人》的内涵及其艺术特点,领悟到唐代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表达。

相关查询

与似表弟游石门怀蹈元时中用高字韵 出山 冬雪呈太守张嵇仲 其一 似表弟之钱塘约岁前归愆期不至以诗寄之 送仲宗之建安 次韵谭彦成学士早春五首 晚登斋云阁 再用前韵 群玉五咏·梅坞 次韵郎中弟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雅记 骗赃 来者居上 折文旁的字 独眼龙 用字旁的字 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巳字旁的字 众寡不敌 拔葵啖枣 包含韬的词语有哪些 良愿 对簿公堂 叫结尾的成语 连类龙鸾 龜字旁的字 径行直遂 幺字旁的字 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