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韦给事山居》

时间: 2025-05-07 08:25:49

诗句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

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

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

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5:49

原文展示:

韦给事山居
作者: 王维 〔唐代〕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
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
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
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白话文翻译:

我在幽静的山中寻找,哪有人曾到过这里?
深邃的山谷随着台阶蜿蜒而上,群山似乎都可以从家中登高望远。
厨房旁的竹子郁郁葱葱,印绶被藤蔓隔开。
在此地辞去官职,谁能说我因为生病而未能做到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寻:幽静的地方,寻找。
  • 讵:岂,怎么。
  • 大壑:深邃的山谷。
  • 随阶转:沿着台阶转弯。
  • 庖厨:厨房。
  • 印绶:古代官员的印章和绶带。
  • 辞轩冕:辞去官职。
  • 病未能:因病未能做某事。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轩冕”指的是官职,诗人通过辞去官职来表明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仕途的思考与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君山。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擅长山水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韦给事山居》作于王维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清净生活的思想。

诗歌鉴赏:

《韦给事山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山水诗,展现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的开头以“幽寻得此地”引入,给人以神秘感,仿佛这是一处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珍视。接着,诗中描绘了蜿蜒的山谷和高耸的群山,展现出自然的壮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厨房旁的竹子和印绶隔开的藤蔓,象征着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最后,王维以“即事辞轩冕”表现了他对权力的放弃,展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清静、回归自然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寻得此地:在幽静的地方寻找,表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 讵有一人曾:感慨此地鲜有人来,显示出诗人的孤独感。
  • 大壑随阶转:描写山谷随台阶蜿蜒而上,展现自然的变化和美感。
  • 群山入户登:隐喻诗人可以在家中眺望壮丽的山景,表现出诗人的悠然自得。
  • 庖厨出深竹:厨房旁的竹子,描绘出隐居的生活情景。
  • 印绶隔垂藤:用藤蔓隔开官印,象征着官职的放弃,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
  • 即事辞轩冕:直接表达辞去官职的决心。
  • 谁云病未能:反问他人,表明自己心态的洒脱和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活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维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静:象征宁静的生活状态。
  • 山谷: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雅,隐喻隐居者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幽寻得此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宁静
    C. 热闹
    D. 忧愁

  2. “辞轩冕”指的是什么?
    A. 辞去官职
    B. 归隐山林
    C. 追求财富
    D. 追求名声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另一首描写山中生活的诗。
  • 《终南山》:另一位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韦给事山居》与李白《将进酒》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倾向于隐居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是对豪放与洒脱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韦给事山居》的详尽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查询

杂感 夏日 江亭 枕上 闻蛩 筹笔驿 题舍壁 述怀 醉中作行草数纸 东湖新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治开头的成语 西字头的字 一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利益均沾 亠字旁的字 铨判 赐乞 辛字旁的字 随寓随安 擅壑专丘 分花拂柳 荦确 藏族 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摆的词语有哪些 磊落飒爽 天花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