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17
清平乐
作者:晁补之
寒风雁度。声向千门去。
也到文闱校文处。也到文君绣户。
背灯解带惊魂。长安此夜秋声。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
寒风中,雁阵飞过,声音传向千家万户。
它们也来到文人的考场,也来到文君的绣门。
在灯下解开衣带,惊动了我的心魂。
长安的这个夜晚,传来阵阵秋声。
早已是夜深寒冷,无法入眠,五更时分风雨无情。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5—1125),字仲明,号悔庵,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生活和抒发感情。他在北宋时期的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词人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对考试、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境与情感。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深刻的情感。开头两句以“寒风雁度”引入,寒风和飞雁的意象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声响传向千家万户,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普遍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句子提到“文闱”和“文君”,这两者的结合展现了文人雅士在此时此刻对生活的反思与向往。
“背灯解带惊魂”一句,深刻表现了词人的内心挣扎与不安,灯下的孤独与夜晚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思念。最后两句“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深人静,却因外界的风雨而难以入眠,暗含着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孤独、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文闱”指的是:
A. 学校
B. 科举考场
C. 书房
填空题:诗中“寒风雁度”表现了诗人对___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中“背灯解带惊魂”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满足。(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