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53
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
作者: 晁补之
上山割白纻,山高叶摵摵。
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
不惜洁如霜,畏君莫我即。
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上山去采集白纻(白色的丝绸材料),山高林密,树叶繁茂。将其带回家织成布料,想要献给你这位君子。不惜白纻像霜一样洁白,只是害怕你不接受我的心意。谁说菖蒲花香气可以闻到,却不一定能认出它的样子。
作者介绍:晁补之,宋代著名诗人,字子云,号懋庸,擅长词赋、诗歌,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绘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阶段,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君子的感慨。
这首《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个简单却富有情感的场景。诗的开头“上山割白纻”,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白纻的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洁白,更是对情感的细腻表达。接着“山高叶摵摵”,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使得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而“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则流露出一种细腻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君子的深切关切与美好祝愿。诗人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展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无私的奉献。最后一句“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则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深思,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难以完全表达和理解。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情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反映了对人际关系中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测试:
诗中“白纻”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纯洁的情感
c) 权力
d) 友情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家国的思念
d) 对爱情的追求
“畏君莫我即”中“畏”的意思是?
a) 怕
b) 爱
c) 忍
d) 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