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思母》

时间: 2025-05-07 09:30:48

诗句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30:48

原文展示:

霜殒芦花泪湿衣,
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
曾典袈裟籴米归。

白话文翻译:

霜降时节,芦花凋零,泪水湿透了衣衫;
白发苍苍,再也无法倚靠在柴门上。
去年五月的黄梅雨季,
曾经借了袈裟去换米粮回家。

注释:

  • 霜殒:霜降,指霜冻的时节,常象征秋冬的来临。
  • 芦花:指芦苇的花,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景象。
  • 泪湿衣:形容因思念而泪流满面,湿透衣衫。
  • 白头:形容年老,白发苍苍。
  • 柴扉:柴门,古时农村的门。
  • 去年五月:指的是诗人回忆的时间。
  • 黄梅雨:指五月时节的梅雨,湿润而阴沉的天气。
  • 典袈裟:借用僧人的袈裟,换取米粮,表现生活的艰辛。

典故解析:

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法衣,通常象征着修行与清贫。诗中借用袈裟来换米,体现了诗人生活的困苦和对母亲的思念。这一情感在古代汉诗中常见,体现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与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情的思念,诗风清新而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与恭对母亲的思念之际,可能是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后,回忆起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表达了对母爱的深切怀念与失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思母》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开篇“霜殒芦花泪湿衣”,以霜降的凋零和泪水的湿衣相联系,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孤寂。接着“白头无复倚柴扉”,通过白发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以及失去依靠的无奈。最后两句提到的“去年五月黄梅雨”,用回忆的方式拉回到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袈裟与米的交换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揭示了诗人对母亲的依赖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母爱的深沉思念,情感真挚,字句中流露出的无奈与愁苦让人动容。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把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殒芦花泪湿衣:描绘了秋天的萧瑟,表达了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感。
    • 白头无复倚柴扉:表现了年老无依的孤独感。
    • 去年五月黄梅雨:提到特定的时间,唤起回忆。
    • 曾典袈裟籴米归:用借物换米的细节,反映生活的艰难与对母亲的依赖。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仗,通过景物的描写反衬人物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

    • 诗的主题围绕对母亲的思念与生活的苦难,展现了家庭关系的深厚与人对亲情的依赖。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萧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芦花:代表秋天的凋零,反映生命的无常。
  • 白头:象征老年与失去依靠,强调孤独感。
  • 袈裟:象征生活的清贫与对母亲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头”指什么? A. 年轻
    B. 老年
    C. 中年
    D. 幼年

  2. “霜殒芦花泪湿衣”中“泪湿衣”的意思是? A. 衣服被雨淋湿
    B. 因思念而流泪
    C. 衣服被霜冻湿
    D. 衣服被泪水洗净

  3. 诗中提到的“去年五月黄梅雨”主要是为了? A. 描述气候
    B. 唤起回忆
    C. 交代时间
    D. 说明季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思母》均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聚焦于兄弟情,而与恭则侧重于母爱,体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相关查询

正月十三日 镇江之战第十八 真州杂赋 真州杂赋 真州杂赋 真州杂赋 赵大监时赏第一百一十九 赵倅昴发第四十六 召张世杰第十七 张制置珏第五十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世风不古 才薄智浅 毫无顾忌 缶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食指浩繁 繁剧纷扰 荫坑 血胄 矛字旁的字 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捧毂推轮 车字旁的字 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送书雁 泼男泼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