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同心芙蓉》

时间: 2025-05-01 19:50:50

诗句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50:50

诗词名称: 咏同心芙蓉

作者: 杜公瞻 〔隋代〕

原文展示: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开的荷花,花朵娇艳欲滴,亭亭玉立于水面之上。一根茎支撑着绿叶,映衬出双双的花影,色彩夺目,让歌者的脸庞显得更加羞红,芬芳的香气随风飘荡,似乎在舞动着衣裳。提到“莲”,自是令人向往,更何况这莲花象征着两心相同,情意相投。

注释:

  • 灼灼:形容花色鲜艳。
  • 荷花瑞:荷花的美好象征,瑞:吉祥之意。
  • 亭亭:形容花姿优雅。
  • 孤引绿:一枝独自引出绿叶。
  • 双影:两朵花的影子。
  • :夺去,抢眼。
  • 香乱舞衣风:香气随着风飘动,像在舞动衣服一样。
  • 名莲:指荷花,莲花的美名。

典故解析: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纯粹的象征,常与君子、贤良之德相联系。而“同心”则传达出忠诚和情谊,强调了诗中双影的相互依偎与和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公瞻,隋代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借荷花抒发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赞美。

诗歌鉴赏:

《咏同心芙蓉》以荷花为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的美丽与内涵。诗中不仅描述了荷花的外在形态,更通过双影的意象表达了情感的融洽与心灵的契合。荷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与诗人心中的理想情感相得益彰。整首诗在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特别是“况复两心同”一句,直指诗人内心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灼灼荷花瑞:描绘荷花鲜艳的色彩,给人以吉祥的感觉。
    2. 亭亭出水中:荷花傲然挺立于水面,形态优雅。
    3. 一茎孤引绿:一根花茎支撑着绿叶,突出孤独与独立的美。
    4. 双影共分红:两朵花影共存,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瑞气,象征美好的事物。
    • 拟人:花香似乎在舞动衣裳,给自然赋予了生命。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荷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珍视,强调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纯洁、高洁的情感。
  • 双影:象征和谐的爱情或深厚的友谊。
  • 香气:象征内在的美好与吸引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灼灼”形容什么?

    • A. 荷花的颜色
    • B. 荷花的香气
    • C. 荷花的形状
    • 答案:A
  2. “双影共分红”中的“双影”指的是什么?

    • A. 两朵荷花的影子
    • B. 两个歌者的影子
    • C. 两个孤独的影子
    • 答案:A
  3. 诗中“况复两心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如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和情感的赞美。
  • 诗词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此诗对比,前者更倾向于抒发思乡之情,而《咏同心芙蓉》则侧重于描绘和谐美好的爱情。

参考资料:

  • 《隋唐诗人传》:对杜公瞻的生平及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解析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侍香金童 苍梧谣 愁倚阑/春光好 其二 如梦令 其二 醉落魄/一斛珠 其三 昭君怨 其八 踏莎行 其一 小重山 其二 卜算子 其三 题扇 浣溪沙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眼中钉 用字旁的字 孤独 入字旁的字 使法量功 衔鳞 市场客体 艮字旁的字 包含兄的词语有哪些 田父献曝 靑字旁的字 合胆同心 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家传之学 破口 草字头的字 百木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