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41
江南春
作者: 穆修 〔宋代〕
杜若谿边待钓船,
怨红伤翠助鹂鹃。
战回春事青蒲剑,
买破韶光绿荇钱。
千嶂远围芳草国,
一江晴浸断霞天。
未知多感多愁客,
何处偷寻甕底眠。
在杜若溪边等候钓鱼的小船,
怨恨那红花伤了绿叶,助长了黄鹂和杜鹃的悲鸣。
经历春天的战争,青色的蒲草像剑一样挺立,
用破旧的韶光换取绿荇的钞票。
千山环抱着芳草的国度,
一江的晴空浸润着那断裂的霞光。
不知道多少多愁善感的客人,
在哪里偷偷寻求那瓮底的安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春天意象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与人心的密切关系,隐含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寻与感慨。
作者介绍:
穆修,字贞甫,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细腻的观察与感受。
创作背景:
《江南春》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怀,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江南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诗人在耐心等待钓船的场景中,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春天的感慨。首联通过“杜若溪边”传达出一种恬静的自然氛围,随后“怨红伤翠”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冲突。诗中“战回春事”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春天再次到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期待又有忧虑,展现了春天的脆弱与珍贵。
在视觉意象上,诗中“千嶂远围芳草国,一江晴浸断霞天”则描绘出遥远的山峦与清澈的江水,体现了江南春日的温暖与宁静。同时,结尾“未知多感多愁客,何处偷寻甕底眠”则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追问,究竟何处才能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忧愁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杜若”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水生植物
C. 一种树木
答案:B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时间的感慨与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B
“千嶂远围芳草国”中“千嶂”指的是:
A. 一百座山
B. 千山
C. 无数的山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穆修的《江南春》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穆修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美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在春天的美好中融入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