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9:09:13
原文展示:
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
白话文翻译:
大雨刚刚洗刷过车辆,炎热的阳光又如磐石般强烈。桃木做的席子还未完全熟睡,屋角的喜鹊就开始叫唤。请问喜鹊从何而来,上下飞舞声音悦耳。这声音固然不坏,但告诉闲人也是徒劳。心情适宜便感到喜悦,喜悦并非由你传递。保持宁静便是吉祥,吉祥并非因你召唤。书信尚且疏远,行人又为谁而来。劝你不要多嘴,把话传到朱门大户去。
注释:
- 涷雨:大雨。
- 炎晖:炎热的阳光。
- 磝:坚硬如石。
- 桃笙:用桃木做的席子。
- 乾鹊:喜鹊。
- 閒者:闲人。
- 繇:由。
- 萧牍:书信。
- 朱门:指富贵人家。
诗词背景:
作者吴泳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描绘了七夕时节的景象,通过喜鹊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描绘大雨后的炎热和喜鹊的叫声,表达了诗人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诗中“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描绘了天气的变化,而“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则通过喜鹊的叫声引入了七夕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喜鹊的询问和劝诫,表达了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七夕诗作。
诗词解析:
- “涷雨略洗车,炎晖复如磝”: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大雨过后,炎热的阳光又如磐石般强烈。
- “桃笙眠未熟,屋角乾鹊噪”:通过喜鹊的叫声引入了七夕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
- “借问鹊何来,下上音载好”:诗人对喜鹊的询问,表达了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
- “此声固非恶,枉为閒者告”:喜鹊的叫声固然不坏,但告诉闲人也是徒劳。
- “适情便为喜,喜不繇汝报”:心情适宜便感到喜悦,喜悦并非由你传递。
- “用静则为吉,吉不缘汝召”:保持宁静便是吉祥,吉祥并非因你召唤。
- “萧牍尚我疏,行人为谁到”:书信尚且疏远,行人又为谁而来。
- “劝子莫饶舌,移语朱门道”:劝你不要多嘴,把话传到朱门大户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喜鹊拟人化,通过对其叫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
- 对比: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和喜鹊的叫声,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诗人通过对喜鹊的询问和劝诫,表达了对吉祥和喜悦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 涷雨:大雨,象征着天气的变化。
- 炎晖:炎热的阳光,象征着夏日的炎热。
- 桃笙:用桃木做的席子,象征着七夕的氛围。
- 乾鹊:喜鹊,象征着吉祥和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涷雨略洗车”中的“涷雨”指的是什么?
A. 小雨 B. 大雨 C. 毛毛雨
- 诗中“桃笙眠未熟”中的“桃笙”指的是什么?
A. 桃木做的席子 B. 桃木做的床 C. 桃木做的桌子
- 诗中“借问鹊何来”中的“鹊”指的是什么?
A. 喜鹊 B. 乌鸦 C. 麻雀
- 诗中“劝子莫饶舌”中的“饶舌”指的是什么?
A. 多嘴 B. 唱歌 C. 说话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吴泳《七夕闻鹊》: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吉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吴泳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宋代文学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