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时间: 2025-05-07 06:49:51

诗句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9:51

原文展示: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去归隐山林,不论深浅,都要欣赏山川的美丽。不要学武陵人,只在桃花源短暂停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山:指归隐山林。
  • 深浅:指山林的深浅程度。
  • 丘壑:山丘和沟壑,泛指山川。
  • 武陵人: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他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但最终还是离开了。
  • 桃源:指桃花源,一个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典故解析:

  •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所著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渔人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国度桃花源的故事。诗中提到的“武陵人”和“桃源”均出自此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 裴迪:唐代诗人,与王维等诗人交往密切,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裴迪在与王维分别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短暂停留于理想之地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无论山林的深浅,都应尽情体验其美。而“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则警示人们不要像武陵人那样,只是短暂地停留在理想之地,而应深入其中,真正体验和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山深浅去”:诗人表达了归隐山林的决心,不论山林的深浅,都要去体验。
  • “须尽丘壑美”:强调要尽情欣赏山川的美丽,体验自然的美好。
  • “莫学武陵人”:警示人们不要像武陵人那样,只是短暂停留。
  • “暂游桃源里”:指出短暂停留于理想之地的不够,应深入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武陵人”和“桃源”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对仗:诗中“归山深浅去”与“须尽丘壑美”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强调要深入体验和享受自然与理想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山:象征归隐生活。
  • 丘壑:象征自然美景。
  • 武陵人:象征短暂停留。
  • 桃源:象征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武陵人”出自哪篇文学作品? A. 《桃花源记》 B. 《山海经》 C. 《庄子》 D. 《史记》
  2.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繁华都市 D. 战争之地
  3. 诗人通过“莫学武陵人”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反对归隐 B. 反对短暂停留 C. 反对追求理想 D. 反对欣赏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裴迪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理想境界的深入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裴迪的这首诗,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书籍。
  • 《陶渊明集》:包含了陶渊明的多篇作品,有助于理解《桃花源记》的背景。

相关查询

经废寺(前半首一本作五言绝句) 送少微上人还鹿门 子规 酬唐起居前后见寄二首 其二 听山鹧鸪 初秋莲塘归 春鸟词送元秀才入京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苏方一章 梦后吟 王郎中妓席五咏。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应节合拍 锋芒毕露 四字头的字 井冽寒泉食 言字旁的字 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玉碗 风行电照 包含链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压货 隔邻 麻字旁的字 拿把 缶字旁的字 新硎初发 惊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