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1:07
小隐吟
作者:孟郊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
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我喝酒并不是为了醉,而是为了在寂静中享受欢乐。
在溪边轻酌四五杯,听着琴弦轻轻弹奏。
我在修炼心性,静静地栖息于白云之中,
洗净我的情感,深深地寄托于玄妙之中。
在路旁我高声呼喊,愤怒却不贪求完整的胜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炼性”和“寄情”反映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强调内心的修炼与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因其家庭贫困而常遭困扰。他以诗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孟郊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小隐吟》创作于孟郊晚年,时期正值唐代社会变革之时,诗人心境愈加趋向隐逸,渴望安静的生活。此诗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小隐吟》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篇“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明确表明了诗人对饮酒的态度:酒不仅是消遣,更是寻找内心平静的一种方式。接下来的“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轻松场景,表现出一种恬静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中“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的意象丰富,前者强调了内心修炼的重要性,后者则暗示了对更深层次情感的追求与寄托,展现了诗人崇尚简约与深邃的精神世界。最后两句“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则是一种对世俗纷争的反思与自省,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愤怒和不执着的态度。
通过这首诗,孟郊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揭示了他对人生、对自我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对外部世界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的修炼,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小隐吟》的创作背景是:
A. 唐代盛世
B. 社会变革时期
C. 战乱时期
诗中“我欢长寂然”的意思是:
A. 快乐在喧闹中
B. 快乐在安静中
C. 快乐与痛苦并存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态度是:
A. 贪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忧国忧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孟郊的《小隐吟》与王维的《山中杂吟》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孟郊更强调内心的修炼与情感的寄托,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带来的心灵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代表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