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2:59
《十二月》
日脚淡光红洒洒,
薄霜不销桂枝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
已就长日辞长夜。
这首诗描绘了十二月的冬日景象。阳光微弱而温暖,像是洒上红光;轻薄的霜并未融化在桂树的枝头上。似乎在这温和的气息中,冬天的严寒已经开始解冻,白昼渐渐延长,夜晚逐渐告别。
李贺的诗中常用自然景象来反映人情世态,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思考。这里的“桂”常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愿望,尤其在中国文化中,桂花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号青莲居士,世称“诗鬼”。他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象、人生哲思。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冬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感受到冬去春来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李贺的《十二月》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景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冬日虽冷却不乏温暖的情感。开头两句“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冬季阳光的微弱却温暖的特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而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转变了情感基调,表现出冬季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逐渐弥漫的美好愿景。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反映了诗人对时节更迭的敏锐感受和对生命轮回的哲思,是李贺诗歌中典型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现。
整首诗表达了冬天的寒冷即将过去,春天的温暖即将来临,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诗中“日脚淡光红洒洒”中的“日脚”指的是什么?
“依稀和气解冬严”中的“和气”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桂枝”象征着什么?
李贺的《十二月》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但李贺更强调冬去春来的温暖气息,而杜甫则更多关注战乱中的生活困境与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与历史背景上呈现差异,前者更为温暖,后者则显得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