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9:32
越山有鸟翔寥廓,
嗉中天绶光若若。
越人偶见而奇之,
因名吐绶江南知。
四明天姥神仙地,
朱鸟星精钟异气。
赤玉雕成彪炳毛,
红绡翦出玲珑翅。
湖烟始开山日高,
迎风吐绶盘花绦。
临波似染琅琊草,
映叶疑开阿母桃。
花红草绿人间事,
未若灵禽自然贵。
鹤吐明珠暂报恩,
鹊衔金印空为瑞。
春和秋霁野花开,
玩景寻芳处处来。
翠幕雕笼非所慕,
珠丸柘弹莫相猜。
栖月啼烟凌缥缈,高林先见金霞晓。
三山仙路寄遥情,
刷羽扬翘欲上征。
不学碧鸡依井络,
愿随青鸟向层城。
太液池中有黄鹄,
怜君长向高枝宿。
如何一借羊角风,
来听箫韶九成曲。
在越山上,有鸟儿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
它的嗉囊中闪烁着如同天绶的光辉。
偶尔有越地的人见到它,感到惊奇,
因此称它为“吐绶”,江南的人也都知道。
四明山是天姥的神仙之地,
朱鸟犹如星辰般的精气,钟鸣异彩。
赤玉雕刻而成的翅毛光彩夺目,
红绡剪出的翅膀玲珑剔透。
湖面上烟雾初开,山日渐高,
迎风而来,吐绶鸟盘旋如花带。
岸边的水草似乎被染成了琅琊的颜色,
映衬着树叶,令人疑惑是阿母桃花。
人间的花红草绿之事,
不及这灵禽自然而显得珍贵。
白鹤吐出明珠暂时报恩,
喜鹊衔来金印空为吉祥。
春暖花开,秋霁野花盛开,
游玩风景,寻芳之处随处可见。
翠幕雕笼并不是我所渴望的,
珠丸和柘弹也不用去猜疑。
栖息在月下啼鸣的烟雾中,
高林先见金色的霞光。
三山的仙路寄托着遥远的情感,
我想振翅高飞,去追寻理想的征途。
不愿像碧鸡依赖井边,
只愿随青鸟飞向那高耸的城市。
太液池中有黄鹄,
怜惜你常常栖息在高枝上。
如何能借一阵羊角风,
来聆听那九成曲的箫韶之音。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愚溪,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歌、散文及政论著称。其作品风格多变,融入自我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至洪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通过吐绶鸟的描写,表达了对灵性与高尚品质的追求。
《吐绶鸟词》以吐绶鸟为主线,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灵动。诗的开篇描写了鸟儿在广阔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鸟类的灵动。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人间,表达了对自然灵禽的珍视,认为它们的存在比人间的繁华更为珍贵。在意象丰富的描写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鸟类的灵性与自然之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飞翔的渴望,愿意追随青鸟,向理想的高处飞去,寓意着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鸣。
诗词测试:
吐绶鸟的名字来源于哪个地方?
A. 越南
B. 江南
C. 四明山
D. 太液池
诗中提到的“朱鸟”象征什么?
A. 凶兽
B. 灵气与吉祥
C. 普通鸟类
D. 冬日的寒冷
刘禹锡对自然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崇敬与热爱
C. 恐惧与逃避
D. 只关注人间事
答案:1. B;2. B;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