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2:46
君不见河汤花,今如泥土昔如霞。君不见武昌柳,春作金丝秋作帚。人生马耳射东风,柳色桃花却长久。秦时东陵千户侯,华虫被体腰苍璆。汉初沛邑刀笔吏,折腰如磬头枪地。萧相厥初谒邵平,中廷百拜百不应。邵平後来谒萧相,故侯一拜一惆怅。万事反覆何所无,二子岂是大丈夫。穷通流坎皆偶尔,搏扶未必贤枪榆。华胥别是一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侬欲与君归去来,千愁万恨付一杯。
你不见河边的汤花,如今变得像泥土,曾经却如同霞光般美丽?你不见武昌的柳树,春天像金丝,秋天却像扫帚。人生如同马耳,任凭东风吹打,而柳色和桃花却能长久。秦时东陵的千户侯,华虫披着华丽的衣裳;汉初沛邑的刀笔吏,折腰如同磬头的枪地。萧相国初次拜访邵平,中间百拜却无人回应;邵平后来拜访萧相国,故侯一拜却满怀惆怅。万事反复又何所在,二子难道就不是大丈夫?穷通流转皆是偶然,搏扶未必真是贤良之举。华胥的别离是另一种天地,醉乡何曾有生死之说?我想与你一起归去,千愁万恨都倾注在这一杯酒中。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行路难五首》创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时期,社会变动频繁,诗人借诗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杨万里的《行路难五首》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幻。开篇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发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勾勒出一种轻盈而又忧伤的情感氛围。诗中反复提到的“君不见”,既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也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反思。从春天的金丝柳到秋天的扫帚,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轨迹,揭示出世事如梦,人生苦短的主题。
随着诗歌的发展,杨万里借古代典故引入历史,联系社会现实,表现出对权势与地位的讽刺。他通过“刀笔吏”的无奈与“千户侯”的浮华,揭示了人生的种种无常与无奈。最后,诗人以华胥别和醉乡作结,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渴望与友人一同归去,化解内心的愁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具有深厚的哲理性与艺术性,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历史典故的引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权势的浮华,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性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行路难五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武昌柳”在春秋之间有什么变化?
诗人想与朋友一起做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