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3:45
定里无烦热,吟中达性情。
入林逢客话,上塔接僧行。
八水皆知味,诸翁尽得名。
常论冰井近,莫便厌浮生。
在这里没有烦闷的热气,吟诵中能体会到自己的性情。
进了树林遇到客人畅谈,上了塔楼与僧人交谈。
八条溪水都懂得其中的滋味,所有的老翁都得到了名声。
常常谈论冰冷的井水近在眼前,不要轻易厌倦这浮华的人生。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人通过描绘夏日避暑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这与道家和禅宗思想有密切关系。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禅宗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
此诗创作于盛夏时节,诗人选择在避暑的庄严禅院中,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感受,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避暑庄严禅院》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诗,表现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以“定里无烦热”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避暑的清凉与安宁,诗人通过吟诵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显得格外悠然。接着描绘了与客人和僧人交谈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八水皆知味,诸翁尽得名”这两句,既表达了自然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老者智慧的尊重与向往。最后一句“常论冰井近,莫便厌浮生”则是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在物质繁华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淡然。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陶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浮华生活的反思与超然的态度。诗人在避暑庄严禅院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通过自然景色与人际交流,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定里无烦热”中的“定”字意为:
A. 固定
B. 安宁
C. 冷静
“八水皆知味”中的“水”象征:
A. 知识
B. 生命
C. 自然的美好
“莫便厌浮生”提示我们什么?
A. 珍惜生命
B. 追求名声
C. 远离烦恼
答案:
李洞的《避暑庄严禅院》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李洞更强调与人的交流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