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9:39
夷陵夜泊
作者: 崔涂 〔唐代〕
家依楚塞穷秋别,
身逐孤舟万里行。
一曲巴歌半江月,
便应消得二毛生。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家在楚地的边塞,秋天已经到了,我在这里和家人离别。如今我随着孤舟,远行万里。一曲巴人的歌声在江水上回荡,映照着半江的明月,似乎让我忘却了离别的忧伤。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巴歌”与“江月”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故乡情感的深刻表达。巴歌是指四川地区的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
崔涂,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漂泊异乡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漂泊的感慨。正值秋季,离别之情愈加浓厚,诗人通过自然景观展现内心的情感。
这首《夷陵夜泊》通过描绘夜晚的江面和孤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提到“家依楚塞穷秋别”,让人感受到一种离别的沉重与无奈,尤其是在秋天这个象征着萧瑟的季节,仿佛在强调离别的悲伤。接下来的“身逐孤舟万里行”,则表现出诗人漂泊的无奈,似乎在无止境的旅途中,孤独感愈发加深。
“一曲巴歌半江月”通过音乐和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巴歌是南方的民歌,带有地方特色,与月光相映成趣,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便在孤独的旅途中,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而“便应消得二毛生”则引申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暗示着岁月的磨砺与内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充满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伤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情与哲理。
诗人在哪个地方离别?
“二毛生”指的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以上内容提供了全面的诗词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夷陵夜泊》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