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7:22
伐木词
高启 〔明代〕
竹担挑多两肩赤,
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
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
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
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
闻比山中路尤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木匠的生活状态。他肩上挑着竹担,担子上满是木料,斧头在涧边的石头上磨砺。随着秋天的到来,老人的气力逐渐衰退,但他却欣喜于有枯木可以砍伐。山谷中白云悠然,四周寂静,远处传来啄木鸟的啄击声。傍晚回家的路上,他并不孤单,虽然前方有许多荆棘和猛虎。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城里,听说比起山中的小路,城里的路更为艰难。
高启,明代诗人,字太华,号孟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生活与山水景色,其作品在明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首《伐木词》创作于高启晚年,诗中通过描绘木匠的艰辛劳动,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感悟。高启生活在明代中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诗人通过对比山与城的生活,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伐木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木匠在自然山林中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以“竹担挑多两肩赤”引入,生动呈现了木匠的辛勤劳动,竹担上满载的木料象征着他辛勤的付出。接着“砺斧时寻涧边石”则巧妙地交代了木匠在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劳动场景。
诗中“老夫气力秋渐衰”一句,表达了时间对人的侵蚀与无情,老人的力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减弱,渗透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然而,尽管身体逐渐衰退,老人仍然心存喜悦,因“易斫喜有枯林枝”,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艰辛中找到的乐趣。
“白云无人暗空谷”一联,描绘了山谷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而“远声丁丁如啄木”则引入了自然界的声音,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通过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则反映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与不适,应对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世界的无奈。整体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述木匠的辛勤劳动与生活的艰辛,表现出对自然的依恋与生命的感悟,同时反映了对城市生活的疏离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质朴而深邃的人生哲学。
竹担挑多两肩赤中,“赤”指的是什么?
A. 红色
B. 伤痕
C. 劳累
老夫气力秋渐衰表明了什么?
A. 老人的力量增强
B. 老人的力量减弱
C. 老人对秋天的喜爱
在诗中,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疏离
C.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