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伐木词》

时间: 2025-04-30 18:27:22

诗句

竹担挑多两肩赤,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7:22

原文展示:

伐木词
高启 〔明代〕

竹担挑多两肩赤,
砺斧时寻涧边石。
老夫气力秋渐衰,
易斫喜有枯林枝。
白云无人暗空谷,
远声丁丁如啄木。
暮归待伴不独行,
前途虎多荆棘生。
长年不曾到城府,
闻比山中路尤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木匠的生活状态。他肩上挑着竹担,担子上满是木料,斧头在涧边的石头上磨砺。随着秋天的到来,老人的气力逐渐衰退,但他却欣喜于有枯木可以砍伐。山谷中白云悠然,四周寂静,远处传来啄木鸟的啄击声。傍晚回家的路上,他并不孤单,虽然前方有许多荆棘和猛虎。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城里,听说比起山中的小路,城里的路更为艰难。

注释:

  • 竹担:用竹子做的担子。
  • 砺斧:磨斧头。
  • 老夫:指年老的人。
  • 气力:力量。
  • 易斫:容易砍伐。
  • 丁丁:形容敲击声。
  • 荆棘:指带刺的植物,象征道路的艰难。
  • 城府:指城市和官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太华,号孟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生活与山水景色,其作品在明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这首《伐木词》创作于高启晚年,诗中通过描绘木匠的艰辛劳动,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感悟。高启生活在明代中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诗人通过对比山与城的生活,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伐木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木匠在自然山林中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以“竹担挑多两肩赤”引入,生动呈现了木匠的辛勤劳动,竹担上满载的木料象征着他辛勤的付出。接着“砺斧时寻涧边石”则巧妙地交代了木匠在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朴实无华的劳动场景。

诗中“老夫气力秋渐衰”一句,表达了时间对人的侵蚀与无情,老人的力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减弱,渗透着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然而,尽管身体逐渐衰退,老人仍然心存喜悦,因“易斫喜有枯林枝”,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艰辛中找到的乐趣。

“白云无人暗空谷”一联,描绘了山谷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而“远声丁丁如啄木”则引入了自然界的声音,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通过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长年不曾到城府,闻比山中路尤阻”则反映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疏离与不适,应对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世界的无奈。整体诗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担挑多两肩赤:木匠肩上的竹担因为装载了许多木料而显得沉重,肩膀因而变得发红,形象地表现出他的辛苦劳动。
  2. 砺斧时寻涧边石:木匠在工作时,时常要在涧边寻找石头来磨斧头,展现了他的专业和对工具的重视。
  3. 老夫气力秋渐衰:反映了年老体衰的现实,感慨岁月的流逝。
  4. 易斫喜有枯林枝:尽管力量减弱,但能找到枯木来砍伐让他感到欣慰,表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
  5. 白云无人暗空谷:描绘了山谷的宁静与空旷,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安宁的自然氛围。
  6. 远声丁丁如啄木:远处传来的啄木鸟啄木声,增加了自然景象的生动感。
  7. 暮归待伴不独行:傍晚时分回家,虽然有伴,但回家的路途仍然充满挑战。
  8. 前途虎多荆棘生:暗示未来的路途困难重重,荆棘和猛虎象征着生活中的各种阻碍。
  9. 长年不曾到城府:表明诗人长期生活在山中,与世隔绝。
  10. 闻比山中路尤阻:听说城市的路更加艰难,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无奈和对乡村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前途虎多荆棘生”,用虎和荆棘比喻生活中的困难。
  • 拟人:通过“丁丁如啄木”的描述,使自然界的声音生动化。
  • 对仗:如“竹担挑多”和“老夫气力”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木匠的辛勤劳动与生活的艰辛,表现出对自然的依恋与生命的感悟,同时反映了对城市生活的疏离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质朴而深邃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担:象征劳动与生活的负担。
  • 枯林枝:代表着岁月和生命的循环,虽已枯萎,但仍有用途。
  • 白云:象征宁静与自由,暗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荆棘: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担挑多两肩赤中,“赤”指的是什么?
    A. 红色
    B. 伤痕
    C. 劳累

  2. 老夫气力秋渐衰表明了什么?
    A. 老人的力量增强
    B. 老人的力量减弱
    C. 老人对秋天的喜爱

  3. 在诗中,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疏离
    C. 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 《题临安邱司马》——白居易

诗词对比:

  • 《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写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题临安邱司马》:对比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展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和洪与权 游江阴寿宁寺 孟子 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 泰伯庙 临别瓜州 次韵子权见寄 何处难忘酒十首 其八 春怨 寄黄任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众超群 媥姺 氏字旁的字 起早睡晚 薄唇轻言 包含踅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先为之容 操斧伐柯 幺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柔刚弱强 谮虐 陶文 女忧 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