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1:2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1:20:51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须臾陛卫俨成行,
禁跸声声辇出房。
靴笏趋陪西府拜,
却更丝履立东厢。
短暂的时间里,侍卫们整齐地成行,
禁卫的声音阵阵传来,皇上的轿子也出房了。
穿着靴子和佩刀的我,随侍在西边朝拜,
而我却又换上丝鞋,站在东边的厢房中。
此诗所描绘的情景是古代宫廷中的日常侍立,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禁卫的出行和侍者的身份象征了权力的等级制度。在古代,侍卫的职责不仅是保护皇帝,还有展示其威严和地位的作用。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70-1124),字彦升,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作成于宋代,正值皇权盛世,诗人以亲历的身份,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繁忙与仪式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力的复杂情感。
《后殿侍立三首》展现了宋代宫廷生活的一种典型场景,诗人在诗中通过对侍立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种庄重而又略显疏离的氛围。开篇的“须臾陛卫俨成行”,立即将读者带入一种紧张而严肃的氛围,侍卫们的整齐列队不仅是对皇权的维护,也是对传统礼仪的遵循。接下来的“禁跸声声辇出房”更是增强了这一氛围,轿子的出行象征着权力的象征和皇帝的威严。
诗中“靴笏趋陪西府拜”与“却更丝履立东厢”的对比,突出了身份的转变与内心的矛盾。前者代表着官员的身份与责任,而后者则是对于个人身份的认同,显示出诗人在权力与自我之间的挣扎与困惑。整体而言,诗歌不仅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外在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权力、身份和礼仪的思考。
逐句解析:
“须臾陛卫俨成行”:
“禁跸声声辇出房”:
“靴笏趋陪西府拜”:
“却更丝履立东厢”: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权力的威严与个人的困惑,表现出诗人对身份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靴笏”象征什么?
诗人的身份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描绘的?
诗中“须臾陛卫俨成行”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后殿侍立三首》的详细解析与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