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3:49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春天的事情何必用羯鼓来催促呢?真正的好春光是要在花还未盛开时才能看见。
雨后庭院里,湖水的光影湿润而美丽,人在栏杆旁依靠着,黄昏时分显得格外迟缓。
正当心意相通的时候,突然起身,竟然忘了说话,随意地等待着。
在雁湖边饮酒散去的人们归后,我曾问梅花还有几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羯鼓催春”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古代乐器常用于节庆和庆典,代表了春天的生机。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贞,号白云,宋代诗人。魏了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诗人身处梅花盛开的时节,借助梅花及春天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以春天的气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湖畔景象。开篇便以“春事何须羯鼓催”引出,显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好在于花朵尚未绽放的那一刻,象征着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庭院的景象,湖光湿润,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人倚阑干夕暝迟”,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人在此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最后两句“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则将诗歌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梅花的思念与向往。在人散酒阑、黄昏渐近的时刻,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也表现了对梅花的情感寄托。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羯鼓”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D. 一种舞蹈
诗人认为真正的“好春”是什么时候?
A. 花开时
B. 雨后时
C. 还未花时
D. 黄昏时
“人倚阑干夕暝迟”中,诗人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境?
A. 着急
B. 悠闲
C. 忧伤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魏了翁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魏了翁更注重春天的细腻与期待,而王维则通过鸟鸣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二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