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柳梢青(郡圃新开云月湖约客试小舫)》

时间: 2025-04-24 16:28:45

诗句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

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

等闲作个扁舟。

便都把、湖光卷收。

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8:45

原文展示:

柳梢青(郡圃新开云月湖约客试小舫)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
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
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
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诗人鼓励朋友们趁着天气晴好,尽情享受这半边春光。湖面微波荡漾,嫩绿的新芽刚刚萌发,仿佛在等待游船的到来。轻松地划一只小舟,便可以将湖光湖色尽收眼底。世间的种种事物,原本皆是自然之理,不必过于追求外在的东西。

注释:

字词注释:

  1. 撺掇:撺掇,意为催促、鼓励。
  2. :指赶上,追上。
  3. 春休:春天的休息,指春光美好,但未必是终点。
  4. 平湖:平静的湖面。
  5. 新涨:新涨的水面,表示湖水涨满。
  6. 稚绿:嫩绿,形容春天新生的绿意。
  7. 等闲:轻松,随意。
  8. 扁舟:小舟,形状扁平的船。
  9. 湖光:湖水的光辉。
  10. 世事:世间的事情。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世事元来,都缘本有”这句话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理解,蕴含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事物的本质与内在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110),字君敞,号清风,宋代诗人、词人,生于福建,后游历于南方。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与当时的文人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魏了翁晚年,正值其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期。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色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柳梢青》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日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撺掇花枝”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期待。在这样的春日中,诗人邀请友人一同享受这份美好,仿佛在说,生活的乐趣就在于与朋友共度时光。

接下来的描写中,湖水的“新涨”与“稚绿”的芽抽象地传达出生命的蓬勃与希望。诗人在这里运用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和春天的气息。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在“等闲作个扁舟”的语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仿佛在说,生活若能像划舟一般随意而乐,何必拘泥于世俗的烦恼。

最后,诗人以“世事元来,都缘本有”总结全诗,指出世间的种种事物都是自有其道理,无需过多追求。这种哲理的表达,使整首诗在展现春天的美好之余,更加深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

    • 意在鼓励朋友们在这个春天的美好天气中欣赏花开,感受春光。
  2. 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

    •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湖面,水位上涨,嫩叶初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3. 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

    • 轻松地划一只小船,就能将湖面上的美景尽收眼底。
  4. 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 提出一种哲理,世间万象皆有其本质,无需过于追求外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休”比喻春天的美好时光。
  • 拟人:湖水与嫩绿的描写仿佛在说话,展现自然的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花枝: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复苏。
  2. 湖光: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3. 扁舟:代表自由与随意的生活态度。
  4. 稚绿:象征生命的初生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也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撺掇花枝”指的是什么?

    • A. 催促花开
    • B. 催促朋友
    • C. 赏花
  2. “世事元来,都缘本有”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世间万物自有其道理
    • B. 世间万物皆可追求
    • C. 世事无常
  3. 诗中提到的“稚绿”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新芽
    • B. 春天的花朵
    • C. 春天的湖水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宵》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春宵》相比,魏了翁的《柳梢青》更多地强调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魏了翁年谱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黄杨岩 木芙蓉 阇提花 茉莉花 其二 茉莉花 其一 槟榔 玉蕊花 游黄杨岩 题灵惠 素馨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调谑 辰字旁的字 骄暑 端详 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薏苡兴谤 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邪巧 兵连祸深 流水桃花 多姿多彩 病由口入 耒字旁的字 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分期分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