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24
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
侧手区区岂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
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汤欲漕斜。
已坐迂疏来此地,分将劳苦送生涯。
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在郡东北的荆山脚下,有人说可以用沟渠积水灌溉农田,因此我与吴正(王)商量。
侧手遮挡水流怎能容易?奔流一瞬间就卷走千家万户。
大家都疑虑智伯当初围困赵国,仍然有张汤想要偏航。
我已绕远道来到这里,分担这些劳苦送给生计。
使君的下策真让人发笑,隐隐听见雷声轰鸣踏过车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世喜爱。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及政治的思考,尤其是对水利管理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写水流的奔涌,隐喻了社会的动荡与困扰,表达了对当时局势的无奈与思考。开头提到的“侧手区区岂易遮”,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暗指人力的渺小。用智伯围赵的典故,表现出对治理的忧虑,直指当时的政治混乱。整首诗透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既有历史的借鉴,也有个人的感慨。最后一句以“隐隐惊雷”作结,留给读者一种悬念,似乎暗示着未来的波动与不安。
整首诗旨在反映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表达对时局的不满与忧虑,体现了苏轼对水利管理与政治治理的关切。
诗中提到的“智伯”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赵国围困
B. 魏国围困
C. 齐国围困
答案:A
“使君下策真堪笑”中的“下策”指的是什么?
A. 好的策略
B. 坏的策略
C. 平常的策略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