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8:01
稚川真长生,少从郑公游。
孝章偶不死,免为文举忧。
馀龄会有适,独往岂相攸。
由来警露鹤,不羡撮蚤鹠。
愿加视后鞭,同驾躅空辀。
宁餐堕齿堇,勿忆齐眉羞。
何时遂纵壑,归路同首丘。
东冈松柏老,西岭橘柚秋。
著意寻弥明,长颈高结喉。
无心逐定远,燕颔飞虎头。
君方卒功名,一泛范蠡舟。
我亦沾霈渥,渐解钟仪囚。
宁须张子房,万户自择留。
犹胜嵇叔夜,孤愤甘长幽。
南窗可寄傲,北山早归耰。
此语君勿疑,老彭跨商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长生的向往,借用与郑公的游历,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提到孝章因未死而免去文举的忧虑,暗示对命运的感慨。作者希望在余生中能找到适合的生活方式,强调独自一人也不需要依赖他人。诗中还提到不羡慕那些短命的生活,愿意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宁愿选择清淡质朴的生活,也不愿回忆那些让人羞愧的往事。希望有一天能回归自然,享受与山水相伴的宁静。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认为宁可安静地生活,也不愿意追逐名利。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人生的反思阶段,表达了他对生命、理想和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苏轼的这首诗,透过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长生和淡泊名利的追求。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首句“稚川真长生”,以“长生”引入,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无欲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诗中多处使用了古典的典故,如“范蠡舟”,借用历史人物的生平,彰显了作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意象上,松柏、橘柚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时光的流逝,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柔和。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苏轼的人生态度,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世俗的超然,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A. 张良
B. 嵇康
C. 范蠡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东冈”和“西岭”分别象征什么?
A. 寂静与喧嚣
B. 坚韧与柔和
C. 生命的循环与时间的流逝
D. 以上都不是
诗中“愿加视后鞭”可以理解为?
A. 希望得到鼓励
B. 渴望追求名利
C. 追忆往事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