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北海》

时间: 2025-04-30 20:25:05

诗句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5:05

原文展示:

汉臣曾此作缧囚,
茹血衣毛十九秋。
鹤发半垂龙节在,
不闻青史说封侯。

白话文翻译:

这位汉朝的臣子曾在这里被囚禁,
在十九个秋天里,衣衫沾满了血迹和毛发。
他的白发半垂,身份如龙般尊贵,
却未曾在青史中听闻他封侯的事迹。

注释:

  • 缧囚:指被囚禁的人,缧是绳索的意思,囚则是被关押的意思。
  • 茹血:形容衣服沾满了血,表示经历了痛苦或战斗。
  • 龙节:指龙的节气,象征高贵和尊贵的身份。
  • 青史:指史书,历史上的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遵,唐代诗人,以其清新、简练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云变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可能是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或是对某位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对忠臣孝子的崇敬与对不公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咏北海》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汉臣的囚禁经历,展现了历史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哀。诗句开头提及“汉臣曾此作缧囚”,便揭示了历史的沉重,仿佛在提醒我们那些曾经为国家殚精竭虑的人们,最终却可能遭受不幸。接下来的“茹血衣毛十九秋”,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剧的深度,十九个秋天的煎熬,血与毛的意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绝望。

“鹤发半垂龙节在”,诗人在这里对被囚者的身份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虽然他年老体衰,白发已生,但他的身世依然如龙般尊贵。这一对比,意在反映出即使身份尊贵的人,也可能遭遇不公的命运。最后一句“不闻青史说封侯”,则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遗憾,英雄的事迹未能被后人铭记,反映出诗人对忠臣的惋惜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丰富,层次分明,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有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展示了汪遵对历史的敏感与深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臣曾此作缧囚:指曾经有位汉朝的臣子在这里被囚禁,揭示了历史的沧桑。
  2. 茹血衣毛十九秋:描述囚禁期间的艰辛,衣服沾满了血,暗示经历了许多苦难。
  3. 鹤发半垂龙节在:表现出囚禁者虽然年老,但其身份依然显贵,形成对比。
  4. 不闻青史说封侯:指出这个人的英雄事迹未能在史书中被记载,感慨历史的遗忘。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囚禁者的尊贵身份与其悲惨命运进行对比,增强情感深度。
  • 意象:如“鹤发”、“龙节”都具有象征意义,表现出尊贵与无奈。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惋惜,反映出忠臣虽有高贵身份,却难逃被遗忘的命运,传达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缧囚:象征被囚禁的忠贞,反映出历史的残酷。
  • 茹血:表现出经历的苦难,象征着为国捐躯的忠诚。
  • 鹤发:代表年老,象征着过往的荣耀与如今的悲惨。
  • 龙节:象征高贵的身份,反映出忠臣的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臣”是指哪个朝代的臣子?

    • A. 汉朝
    • B. 唐朝
    • C. 宋朝
  2. “茹血衣毛”中“茹”字的意思是?

    • A. 吃
    • B. 喝
    • C. 服
  3. 诗中“不闻青史说封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失落
    • C.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汪遵的《咏北海》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怀,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而汪遵则更集中在个体命运的无奈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以上内容为《咏北海》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重山 其二 小重山 小重山 其一 小重山 小重山 小重山 小重山 其二 秋千词 小重山 咏雪 小重山 晚过黄渡 小重山 其二 维扬旅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鳌掷鲸呿 芸省 匸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捉衿露肘 刻鹄类鹜 一往无前 長字旁的字 盐钻粱 不容置喙 口字旁的字 枢秘 飞字旁的字 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近光镜子 观变沉机 包含禹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