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14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站在薄世之上,聆听溪水流淌,洗净耳中的尘埃,决心回归云洞,任性而为,追求天真无邪的生活。风吹过,尽管一瓢清风也让人感到嘈杂,更何况人间有万种烦扰的人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关注隐逸及自然,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逃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箕山》一诗创作于唐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面对繁华的都市生活,感到厌倦,心向自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箕山》通过细腻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在开头,诗人以“薄世临流”引入,表现出对世俗的淡薄态度。“洗耳尘”则传达了对外界纷扰的厌倦,仿佛在说,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而“便归云洞任天真”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直接向往,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由。
接下来的“一瓢风入犹嫌闹”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喧嚣的反感,甚至连一阵微风的到来也显得不够安静,突显了他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而“何况人间万种人”则将思考引向人类社会的复杂与多样,似乎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不和,表达出诗人对世俗人情的失望与疲惫。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晰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对世俗的反思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逃避,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洞”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怎样的?
“何况人间万种人”意在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