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39
作者: 汪遵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椒宫荒宴竟无疑,
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
至今犹与酒家吹。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盛况的怀念和对国家灭亡的感慨。椒宫的宴会已经荒废,毫无疑问;转瞬之间,祖国的山河已经落入了隋朝的统治之下。留下的只是那首亡国之曲,至今仍在酒家中被人唱起。
汪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于国家更替、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曾经繁华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痛惜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陈宫》这一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情感。开头的“椒宫荒宴”即是一种对往昔盛况的直接对比,突显了时光的无情与变迁的迅速。诗中的“倏忽”,暗示了历史的飞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悲伤。经过盛世的繁华,最终只剩下“亡国曲”在酒家中回响,这种对比强化了失落感。诗人以此警醒后人,铭记历史。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表达了对亡国的痛惜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情感深度。
“椒宫”指的是什么?
A) 宴会
B) 花园
C) 山河
D) 酒家
本诗中提到的“亡国曲”是指什么?
A) 颂扬国家的歌曲
B) 描述失去国家的悲歌
C) 传统民谣
D) 赞美王朝的歌曲
“倏忽”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逐渐
B) 突然
C) 缓慢
D) 平静
答案:
对比汪遵的《陈宫》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沦陷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但汪遵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在更大范围内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