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8:45
双双燕
作者: 吴绡 〔清代〕
楼台日暖,倒影池塘,动摇金碧。
阑干愁倚,垂杨无力。
门外青青草满,埋没尽当时行迹。
争堪白昼迟迟,光射纱窗尘隙。
陌上金鞍绣毂。
恨薄悻无端,五陵狂客。
撩花惹柳,误煞锦屏琴瑟。
转眼匆匆九十。
又红雨桃溪狼藉。
愁眠雨过黄昏,一梦等闲抛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楼台,水面上倒映着金碧辉煌的景象,令人感到心情愉悦。然而,诗人却因阑干的愁苦而倚靠,感受到垂杨的无力。门外的青草茂盛,掩盖了往日的踪迹,白昼漫长,阳光透过纱窗洒入,掀起了尘埃的舞动。小路上有华丽的马车,令我感到对那些潇洒的五陵狂客的无端怨恨。因撩拨花柳而误了琴瑟的韵律,转眼已是九十岁高龄,又见桃溪雨后狼藉的景象。愁绪萦绕,雨过黄昏,我的梦境也仿佛被随意抛掷。
吴绡,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的诗歌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瞬间。
《双双燕》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双双燕》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诗的开头通过“楼台日暖,倒影池塘,动摇金碧”展现出一个富丽堂皇而又宁静的场景,诗人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引入,但随即转入“阑干愁倚,垂杨无力”,表达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失落。
接着,诗人通过“门外青青草满,埋没尽当时行迹”渲染出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淡去,让人感到一种无奈的惆怅。白昼的漫长与“光射纱窗尘隙”构成了一种静谧中的孤独,阳光透过尘封的窗户,更显得生活的沉重与无奈。
后半部分则转入对豪放生活的描绘,诗人用“陌上金鞍绣毂”描绘出奢华的马车,象征着美好而奢靡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薄悻无端”的恨意,暗示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批判。此外,诗人对“转眼匆匆九十”的感慨,更是增添了一层生命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诗中“阑干愁倚”中的“阑干”指的是什么?
“陌上金鞍绣毂”中“金鞍”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五陵狂客”是指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