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

时间: 2025-05-05 15:17:49

诗句

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

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

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

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

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

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17:49

原文展示

韦应物的《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

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
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
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
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
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
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白话文翻译

清晨登上西斋,远望不觉已至傍晚。
正值秋夏交替,原野上升起烟雾。
坐下来听凉风吹动,明月渐渐披开云层。
隐隐的山依然模糊,闪烁的河流开始分开。
夜晚的幽静更为特别,宁静的境界让我兴致愈加高涨。
我息心不羡慕世俗,于此时此刻已少有佳音。
探究虚空自有其道理,何况与释教的弟子们相比。

注释

  • 晨登西斋:早上登上西斋,斋是指寺院中的斋房。
  • 夕曛:傍晚时分,日落时分的光线。
  • 秋夏交:秋季与夏季的交替时节。
  • 烟氛:烟雾,表示乡野的气氛。
  • 凉飙:凉爽的风。
  • 华月:明亮的月光。
  • 漠漠:模糊的样子。
  • 滟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 物幽夜更殊:夜晚的幽静更加不同寻常。
  • 息机:放下心机,指不再计较世俗的事情。
  • 释子:释迦牟尼的弟子,佛教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洙泗,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被誉为"诗中之清流"。他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西斋与僧人神静游览,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诗中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细腻观察以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是一首表现秋日景色与内心宁静的诗作。全诗以清新的景象描绘为主线,展现了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和谐。开篇通过“晨登西斋望”引入,诗人以清晨的视角开始了一天的旅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时空感。

诗中通过“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描绘了秋夏交替时的自然景象,烟雾弥漫的原野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与神秘的美。在“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中,诗人静坐聆听凉风,月光逐渐透过云层,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思考。这一系列的自然景象不仅展现了外在的美,更引发了内心的沉静和思索。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一句,强调了夜晚的独特与宁静,诗人在此境中愈加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然。这种境界的提升,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我心灵的追求。最后两句“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则将个人的追求与世俗的纷扰相对比,诗人选择放下对世事的执念,向往一种超脱的生活。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考究,既有山水之美,又有内心的宁静,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
    清晨登上西斋,远望四周,没想到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2. 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
    这时正是秋天和夏天交替的时节,原野上升起了袅袅的烟雾。

  3. 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
    坐下来静静地听着凉风吹动,明亮的月光渐渐透过云层。

  4. 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
    远处的山依然朦胧,闪烁的河流开始分开,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5. 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
    夜晚的幽静更显得与众不同,宁静的境界让我愈发兴致高涨。

  6. 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
    我放下心机,不羡慕世俗生活,此时此刻已经很少听到美好的消息。

  7. 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深入探究空灵的道理,更何况与释教的弟子们相较。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如“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如“华月”、“凉飙”等,构建出清新宁静的意境。
  • 比喻:通过“物幽夜更殊”,将夜晚的宁静与一般的夜晚进行比较,加深了夜晚的独特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宁静的秋日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传达出一种向往简单、清净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新生与希望。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烟氛:象征朦胧与神秘的自然气息。
  • 华月:象征美好与宁静的夜晚。
  • 山水: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什么时间登上西斋?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午夜
  2. 诗中提到的“华月”指的是什么?

    • A. 日光
    • B. 明亮的月光
    • C. 烟雾
    • D. 星星
  3.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忘却
    • C. 追求
    • D. 嫉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宁静的心境,王维的诗更注重于山水的细腻描写,而韦应物则更侧重于秋日的气息与内心感受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寄洛珍 踏莎行 踏莎行·点点琼酥 踏莎行 题梅花水仙芝草合景小幅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游丝 踏莎行 青霄里舟中夜归即事 踏莎行 惠山谒少游墓 踏莎行 嘉禾道中和江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反文旁的字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张灯挂彩 阜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鹿辂 买犁卖剑 鳥字旁的字 扬州鹤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头晕眼昏 佛口圣心 谲胜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气品 稳稳静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